目前分類:宗教與台灣民間習俗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元節的起源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間。而農曆7月,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鬼月」。相傳在農曆6月30日,地府開鬼門,讓陰間的鬼魂(俗稱好兄弟)到陽間來,直到7月底才關鬼門。而農曆7月15,更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佛教徒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之為「中元節」。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説「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説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神話故事中,最年輕的神,首推哪吒,也就是神童的代表,古今中外偉人,大都有一個不平凡的童年,但要像哪吒這樣,不平凡中最不平凡的,實在不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拔除民間迷信
唯賴淨化人心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案二:菩薩點化阿難尊者
另一個公案是關於阿難陀尊者與青面獠牙人。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時代公案
今日普度由來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諸位同修(證嚴上人):
農曆七月一日,世俗人稱作「開鬼門關」,認為從這天開始的一個月,很多小鬼會出鬼門來遊人間,因此民間便流傳許多禁忌──不娶、不嫁、不出遠門……,總之認為「諸事不宜」。很多廟宇也在此時開始「點燈」,廟門大多半夜就開了,大家在廟門口擠來擠去,為的就是要上第一炷香。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證嚴上人初出家時,有三個願:第一,不收弟子;第二,不趕經懺;第三,不當住持。此理念乃源自於被法鼓山聖嚴法師譽為「人間佛教之父」的印順法師,因為當時出家人趕經懺、賣素食、設祿位、不在經論上用功、青年僧才對佛教也有少有信心,都讓佛教顯出疲態。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文角度看牛郎星和織女星
七夕的「牛郎星」古代名「河鼓二」,天鷹座(Aquila)的主星,夏季夜空的大三角之一,和天琴座(Lyra)的「織女星」,隔著一條銀河系剖面遙遙相對。其西班牙文名Altair即指「飛鷹」之意。牛郎是1顆白色星(指主序星,不是白矮星),質量或體積大約是太陽1.7倍,光度則為太陽10倍,離地球16.7光年。雖據推算,牛郎星的年齡約數億年左右,但其質量比太陽大,且有時光度會突然改變(變星編號NSV 24910),因此天文學家預測其可能即將演化到正要離開主序帶、變成紅巨星(Red Giant)的造父變星(Cepheid)階段。近年的研究指出,牛郎星附近有塵埃盤,塵埃盤中可能有1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或棕矮星(Brown Dwarf)。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間傳說,織女為天帝孫女,王母娘娘外孫女,在織布的空暇常與諸仙女到銀河沐浴洗澡。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分一頭老牛給他,要他自立門戶。當時天地之間的距離不遠,銀河與凡間還相連。牛郎遵照老牛的囑咐,到銀河竊得織女的天衣,織女遺失了衣服,無法回到天上,只好嫁給牛郎。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說故事與文獻記載
牛郎星(Altair,或稱牽牛星)、織女星(Vega)是銀河系的2顆大型恆星,織女星在河東,牛郎星在河西,隔著銀河遙遙相對。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焚燒金銀紙的典故
現在的人心太愛享受,回想上一代所過的生活,是何等的節儉。當我(證嚴上人)還是個小孩子時,記得那時候的廁所,裡面很多東西都可以回收:糞水由鄉公所的水肥車集中收取,運往鄉間當肥料,廁所中用來擦拭的是洋麻桿,家境富裕的人才有「粗紙」可用。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是吉祥、感恩、孝親、歡喜月
時序進入農曆7月,從佛教的觀點,7月乃是吉祥月,也是感恩月,同時也是孝親月,更重要的也是歡喜月。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誠則靈,民德歸厚。心香一炷誠心齋戒,鮮花素果代替祭品,不殺生;省下買金銀紙與祭品的錢轉作利濟人群,行善佈施;保護大地,提升生活人文的品質。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說故事
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佛陀灑淨地球像,源自慈濟花蓮靜思堂內的講經堂佛像「佛陀灑淨圖」。「佛陀灑淨圖」以佛陀不捨地球人間,以慈悲與智慧廣度眾生,為藝術創作核心理念。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北縣平溪放天燈
台灣元宵節的民俗活動著名的有所謂的「北天燈、南蜂炮」,而號稱為北天燈的則是指台北縣平溪鄉十分村的放天燈活動。天燈又稱孔明燈,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原用來傳遞訊號,後來漸漸演變成向上天祈福的民俗活動。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迎玄壇爺遊境(炸寒單爺)
「迎玄壇爺」遊街的習俗,或稱為「炸寒單爺」,又稱「走佛」,是台灣元宵夜特有的習俗,早期流行於台灣各地,近年來則盛行於花東。相傳玄壇爺為商臣趙公明,又名趙玄壇,掌管消災去禍、保平安、進財寶,俗稱「武財神」。上元夜將其神像安置於竹椅上,縛兩根木棒作轎(稱為椅轎),由四個赤膊壯漢扛抬,鳴鑼遊行,到各商家門口,必燃放爆竹相迎,並將爆竹投向壯漢,大漢不能露出害怕神情,因為有神氣保護。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元宵節的起源,說法很多,但根據史籍,一般認為元宵節開始於西漢時期。相傳漢文帝是在大將周勃戡平「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的,而戡平的日子剛好是正月15日,因此每逢正月15日這一天漢文帝都會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正月又稱為元月,稱夜為「宵」,正月15日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夜,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又稱「元夜」或「元夕」。而在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15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15日張燈結綵的習俗。另外,依照佛教說法,東漢明帝時僧道於正月15日會集於洛陽白馬寺鬥法,由於佛教勝利,明帝便下令於正月15日前後,在宮廷和寺廟中張燈結綵,不論士族庶民,一律掛燈,表示對佛教的尊敬和虔誠,從此,元宵節張燈,既成為佛教禮儀又成為民間習俗。唐朝後由於在這一天可以張燈為戲,所有又稱「燈節」、「燈夕」。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