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機翼位置
機翼位置可自機翼與機身飛行重心之相對位置來看,與主翼(Wing)搭配之安定面(Stabilizer)位置相當重要,故在設計時須一併與主翼位置、翼形考量。機翼位置分為以下四大類:

一、低翼
此類主翼位置最常見於活塞液冷發動機時代後期之飛機,如北美(North America)P-51、共和(Republic)P-47等螺旋槳戰機採用,在噴射發動機時代之軍用機有麥道(McDonnell Douglas)F-4戰機採用低翼設計。現今大部份私人及商用機,如波音(Boeing)、空中巴士(Airbus)生產之各式各樣航程、載客數並於次音速範圍內飛行之大型商用機,仍然採用低翼位置設計。

低翼之特性為起落架艙位容易設置,飛機之滾轉率高。以F-4戰機為例,在穿音速以上飛行時主翼干涉阻力較大,主翼翼面須另做分流處理,同時以避免高攻角飛行時影響水平安定面效率,必須將水平安定面調整角度,以下反角之方式避免遮蔽效應使水平安定面失效。

二、中翼
主翼位置產生之升力中心與飛行重心位置相當接近,甚至合併。優點為可使滾轉率較高,於控制面上不需做配平處理,飛行時阻力也降至最低。但機身中間有主翼翼樑穿過,並有主輪起落架艙佔去可利用之空間,尤其是內載燃油之油箱,此為其缺點。同時主翼與水平安定面在同一線上,在高攻角飛行時容易產生遮蔽效應。

代表性機以軍用機為主,如剛進入馬赫二時代之米格(Mikoyan/Gurevich)MiG-21,以及採用翼胴(Wing-body)融合構型,增加機身中段空間之洛馬(Lockheed Martin)F-16戰機。

三、肩翼
俗稱高翼,常見於做為運輸用途的大型軍用機,如波音C-17、伊留申(Ilyushin)Il-76,為地勤作業考量,故將主翼位置抬高,並將水平安定面移至垂直安定面頂端,同時於主翼翼下空間裝上萬磅推力級的大直徑渦輪扇發動機。肩翼之設計也可見於如蘇霍(Sukhoi)Su-24、美洲虎等,以攻擊為主要任務之軍用機。

航空器設計者對肩負攻擊作戰任務的軍用機選用肩翼,主要是在攻擊後以高攻角脫離目標區,此時機身上部產生之渦流對運動性可發揮影響。此外因採肩翼設計,翼下空間利用來掛載空載武器,同時搭配低置水平安定面不受主翼尾流影響。雖在滾轉軸(翼展軸向)上較穩定,而比較不靈活,但因機身上部產生之渦流會影響垂直安定面,使偏航軸(飛行軸向)穩定性不佳。

四、多翼
此主翼配置方式為載人動力航空器剛發明二十餘年內廣泛採用,因當時飛機結構強度不足,又必須提高升力,故設計方式雙翼或三翼解決。優點是升力係數最大,但因主翼間氣流產生干涉效應,以及翼間支撐架產生波阻力之缺點,近五十年來已相當少見,俄國於1949年推出之安托諾夫(Antonov)An-2輕型運輸機僅為特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