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佈
分為阿里山鄒亞族(又分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卡那布亞族、沙阿魯阿亞族。人口主要分佈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其次為高雄縣三民鄉,另外還零星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南投縣信義鄉境內,總人口約八千多人。鄒族亦稱曹族︰「曹」是譯自日語的發音,「鄒」則直接譯自鄒語的Tsou,也有人譯成「朱歐」等。TsouAtoana(意即︰「我們這群人」)以別於異族人。

人類學家習慣上將鄒族分為南鄒群和北鄒群,南鄒包括高雄縣三民鄉的卡那布群(Kanakanavtt)和沙阿魯阿群(Saalua);北鄒包括阿里山地區的特富野社(Tfuya)、達邦社(Tapaytt)、伊努茲社(Inutsu)以及南投信義鄉久美村的魯夫都社(Luhtu)等。唯南鄒二群在語言、風俗、祭儀等與北鄒差異甚大;北鄒四社中伊努茲於民國初年廢社,南投魯夫都社也因日人將布農族遷址至該地區而人口減少,並同化於布農,已呈廢社狀態。因此目前鄒族僅留阿里山的特富野和達邦兩個大社,人口約四千之譜,阿里山鄉之里佳、樂野、來吉、山美、新美、茶山等村居住之鄒族人,均分屬於這兩個古老村落。

近幾世紀以來,受到來自東部山區布農族領土擴張,以及來自西部平埔族和漢人的入侵,加上傳染病的流行,人口數銳減,成為僅次於達悟、賽夏的少數族群。


文化特質
(一)精細的鞣皮技術:以獵物的皮為衣飾是鄒族的特色。鄒人以柔軟的山羌皮毛做帽飾、皮鞋;以山羊皮作衣服。先刮除皮上的肉,曬乾、再放在臼裡,以杵打軟,或放在粗大圓木上由兩人拉扯,如此重覆多次,直到獸皮柔軟為止。鄒人的皮衣、帽並不保留獵物的手,而排灣族的部份皮衣則保留了山羊的毛。
(二)嚴密的家族制度:不管是婚姻或是祭祀行為,都以家族制度嚴密地運作,由此擴展至鄒族整個部落,這也是鄒人較易整合、做事效率高的因素之一吧。
(三)簡單、大方的衣飾:除了男子的獸皮衣飾以外,以紅色布料為主的衣服配上帶著羽飾的帽子,是鄒族男子的標準打扮。女子則以紅色胸衣、刺繡頭巾、藍衣黑裙為主要裝扮。
(四)失傳的製陶技術:日本人鳥居龍藏在1907年調查鄒族時,只有兩人會製作陶器,目前已無人知曉製陶的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