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菜講究「鹹、肥、香」
客家菜的特色是具有鹹、肥、鄉三種特徵。南遷的客家人居住偏僻山地,生活貧困,主食鹹則可節省副食,高溫氣候下勞動,鹽分更不可欠缺。

客家人早期工作偏重粗重勞動的性質,故食物攝取上以脂肪多的食物才能耐飽。而整個南遷的生活,可說是在逃難流亡,所以客家人也將多餘敵的食材利用風乾、曬、醃漬等作法,研究出許多乾燥食物,譬如鹹菜乾、蘿蔔乾、豆乾及筍乾等,以利保存。

對「米食」具強烈喜好
客家人多吃米食,且喜食乾飯。有一言:「客家人不食糜(粥),三餐都食乾飯」。早期,客家人除了有病不得已食糜,並且認為糜是窮人所食之東西而不食。

而且客家人勞動量大,且在南遷的逃亡生活中體驗出乾飯不但攜帶方便且保存容易,故形成食乾飯為其主食形態。

愛吃「粄」
客家食物中,附有「粄」字的食物可不少,多數是用米粉(米之粉)為材料製作。此「粄」字在字典上找不到,字意應為「糕」字,也就是閩南人所說「粿」字。如客家人稱為「發粄」,則閩南人稱為「發粿」。

客家代表性菜餚
較有名的客家菜有沾桔醬的白斬雞,在擺滿鹽的鍋子裡用鹽的熱度焗熟的鹽焗雞,豬腸配薑絲和醋炒成酸甜口味的薑絲大腸,以肥肉爆炒魷魚絲而成的客家小炒、鹹蛋苦瓜,多種醃漬類的青菜如覆菜、梅干菜、客家菜脯等。

此外,客家甜點也是一絕,在北部客家節慶中必有「打粢粑」的活動,是將糯米磨漿蒸熟後用杵臼大力搥擊後剪成小塊再沾上花生粉、糖粉來吃,再搭配東方美人、碰風茶、凍頂烏龍茶等客家茶,更是回味無窮。

較為人所週知客家人所流傳出來的美食還有沙茶魷魚羹、大溪豆乾、燒仙草、木瓜牛奶、四海豆漿、豐原雪花齋的鳳眼糕等。在吃這些東西的時候,可不要忘了它們的客家背景!

近年來流行的客家擂茶,是將綠茶(茶菁)、花生、芝麻、薏仁、黃豆、白果、山藥、蓮子、綠豆等炒熟的食材,放入研缽中用擂棍槌打研磨成細粉,之後加水調成糊狀再沖入熱水拌勻,最後加入米仔即可飲用。在以往的客家村裡,如有客人來訪而沒有請喝擂茶,會被視為沒有禮貌,可見擂茶對客家人有多重要。

桔醬
材料:金桔(長形,圓的會苦)、高粱酒(或米酒)、辣椒醬(吃辣者可加)、糖。
做法:
1.先將金桔洗淨,放入電鍋中蒸熟。
2.將蒸熟後的金桔去籽(必做的步驟,否則吃時會苦)。
3.將去籽的金桔、高粱酒及辣椒醬一同放入果汁機中打碎。
4.將打碎的金桔醬煮滾(同時要攪拌)。
5.待等金桔醬完成冷卻後,裝瓶放入冰箱中冷藏即可(瓶子須先乾燥)。

薑絲大腸
材料:豬大腸、蘇打粉、薑絲、辣椒、蒜苗水、醋、鹽。
做法:
1.先將豬大腸加入蘇打粉洗淨後,切小段。
2.將薑絲、辣椒、蒜苗等切好。
3.將薑絲、辣椒、蒜白及切段的豬大腸一同置入鍋中拌炒。
4.將拌炒好的薑絲大腸加水悶煮後,加入蒜葉拌炒。
5.起鍋前加鹽並倒入醋就完成了。

客家小炒
材料:乾魷魚、蔥、豬肉(五花肉)、醬油、辣椒、鹽。
做法:
1.乾魷魚泡水至軟,去皮。
2.將去好皮的魷魚、豬肉切片。炒鍋加熱,倒油至鍋中。油熱後,放入魷魚、豬肉拌炒至炒熟。
3.將蔥段、辣椒加入炒鍋中拌炒,倒入醬油、鹽,翻炒後即可起鍋。

豬片酸菜湯
材料:五花肉、酸菜、嫩薑、鹽。
做法:
1.湯鍋加水煮滾。
2.將豬肉、酸菜葉梗切片(不要酸菜葉),嫩薑切絲。
3.將豬肉片、酸菜片和薑絲放入鍋中煮10至15分鐘。
4.加鹽(因酸菜已有鹹味不要加太多,一邊加要一邊試吃)調味後即可完成。

豆乾湯
材料:長豆乾、小排骨、鹽
做法:
1.排骨川燙去血水,洗淨。
2.長豆乾洗淨、泡水。
3.排骨加水熬湯。
4.長豆乾放入湯鍋中,煮至豆乾熟軟。
5.加入鹽和九層塔即可完成。

長豆乾
長豆又稱豇豆、菜豆或飯豆,盛產期於3至10月。可健脾補腎、促進腸胃蠕動,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維他命B,是一種很好的豆類食品。盛產期常做成豆乾保存,以便日後煮湯。
做法:
1.將菜豆去頭尾後,用熱水川燙,但不要燙爛。
2.將燙熟的菜豆仔放在烈陽下曝曬。
3.將摺成一段段約5cm左右的豆乾包起來,保持乾燥或放入冰箱冷藏亦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