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模組化
持續進步的微電子學(Microelectronics)及微處理器,使航電系統體積及重量大幅降低,但同時客戶對功能需求又不斷增加,因此只得加裝新裝備,但又需儘量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荷,使得模組化航電概念成為目前航電研發展的主流。美國空軍於1978年開始進行的整合式通訊、導航、標定航電(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vionics, ICNIA)計劃,是第一個軍用模組化航電計劃案,以共通性模組來完成多種不同的航電功能。

其架構的基本原則是在最大的整合度下,把複雜的功能簡化為基本功能,交由各個標準化模組來執行。整套架構是依線上可換套件(Line Replaceable Unit)的概念發展,故各不同模組有著相同外型的尺寸,可裝置於提供電源及冷卻空氣的安裝架上,架子後方設有高容量光纖資料匯流排,以提供各模組及連接其他外系統的線路。

這些模組各具有特定功能,在飛行中也能重新連結,假若UHF/VHF通訊模組失效,則系統軟體會將此模組排除,重新連結另一個呈閒置狀態的儀器降落系統模組;要降落時,再把負責巡航及導航模組改變成儀降系統模組。重新連結通常是全自動化,但事實上必須航電系統連續發生多項功能失效後才會進行,且飛行員由顯示器上得知重新連結的訊息時,整個連結過程已經結束。不過在特別的情形下,飛行員可依據自訂的優先順序及評估結果,自行重新連結。

模組化航電架構及相關軟體,將機上主動及被動式系統所提供的全部資訊整合後,顯示在單一顯示器上,系統會管理全部的追蹤目標,並將它們的位置和威脅程度顯示在螢幕上。F-22A、法國達梭(Dassault)飆風式(Rafale)戰機及歐洲戰機集團(Eurofighter)的颱風式(Typhoon)戰機,大量使用自動化的「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以減輕飛行員的工作負荷。這是一套根據人類在某些領域的經驗及知識,而設有某些特定問題答案的電腦軟體,因此飛行員可在不確定或資料不全的情況下採取適當行動;此概念也應用於空中巴士(Airbus)A340-600客機的航電上。即將發展成熟的「智慧系統」(Intelligent System)則是搜集、分析資訊後再下決定,故能讓次系統管理自動化,甚至在戰機任務中的關鍵時刻,以文字或語音方式提供建議,不過重要決定還是交由飛行員自己判定,這樣既滿足無止境增加的作戰需求,也能減輕飛行員工作負荷。智慧型系統能大幅降低後勤成本,應用於控制及監督航電及發動機功能時,可使次系統的平均故障間隔增加一倍,與現役戰機及民航機相較只需要一半的維修工時及成本,相當吸引客戶的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