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茶行
緊鄰台北朝陽公園1棟有著70幾年歷史,上頭並掛有「王有記茶行」的日式建築,店主人為第三代傳人王連源先生。王家的製茶業源於中國大陸福建安溪繞陽,當地以鐵觀音為人知曉,後來由於包種茶風行於南洋,於是祖父王孝謹,遂於19世紀時到泰國曼谷,在1890年(清光緒16年)開設「王有記茶行」,行銷安溪茶於海外,頗富盛名。

1936年,因為台灣茶葉出口盛行,共分有直銷歐美的烏龍茶,與行銷南洋的包種茶兩大體系,祖父遂派遣父親王澄清到台灣來開拓市場,由於大稻埕在當時因得淡水河交通水利運輸之便,堪稱商業重鎮,因而選定在此落腳,從此奠定了百年茶行在台灣的發展基礎。

正當大稻埕的全盛時期,重慶北路、延平北路、迪化街、貴德街等處的精製茶行及洋行加起來約莫有數百家,是台灣主要創匯經濟的產品,有「南糖北茶」之譽。而當時「王有記茶行」出口到東南亞的文山包種茶佔有極大比重,因此1940至50年代,「王有記茶行」在大稻埕赫赫有名。

1975年後,由於我國產業轉型、台幣升值與生產成本提高、國內的茶價急速上漲等因素,台灣茶葉外銷急轉直下,使大稻埕的茶行紛紛外移,「王有記茶行」是少數僅存百年茶葉老店之一,為傳承祖父、父親對茶葉的喜愛,加上自己本身對茶葉的熱情,第三代王連源先生因而接下了家族製茶事業。

目前店內茶葉的來源為北部的坪林茶園與文山區茶園以包種茶,中南部則以南投的凍頂茶為主,而毛茶則以春茶與冬茶為優。

在製茶方式上,歷經了歷史變遷,不少茶行多已將製茶過程以現代化的機器如電焙機取代,而「王有記茶行」卻是唯一保存傳統焙茶使用「焙籠間」、焙籠、裝茶竹簍製作精製茶的茶行,並轉型為開放式生產、銷售與教育兼具的綜合型茶行,其地址為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64巷26號,洽詢電話為(02)2555-9164。

何謂精製茶?也就是「毛茶加工」,當茶農將採下的茶葉,經殺菁、熟捻與初步烘乾的步驟後,即為毛茶(或稱生茶、粗製茶,剛製好的毛茶有一定程度的清香味,可趁新鮮時飲用並享受清爽宜人的口感。但因毛茶的含水量較高,容易走味,且沒有經焙火的手續,不但會使人喝了胃不舒服也容易睡不著,且規格也不統一、並有老梗、薄片、茶末及非茶類雜物等品質參差不齊,因此須經幾個過程來精製茶葉,尤其以焙火與拼堆是整個精製茶的關鍵。

迪化污水處理廠
淡水河系流域不僅是北台灣政經與文化中心,更蘊藏許多無價的歷史資產,但隨都市不斷發展擴張,淡水河港逐漸不敷使用,加上空、陸運的便利以及河川本身的淤積,使淡水河的水運功能幾已喪失殆盡。而經濟成長與人口急遽增加所帶來的各種家庭、工業及市鎮廢水,嚴重污染原有的自然水質,惡臭髒污取代了原本的美麗河川。

在沒有污水下水道的地區,其家庭污水是經由雨水溝直接排入河川,因此居家後巷水溝常因污水排入而臭味四溢,不僅影響環境衛生,也使附近河川的污染量增加。污水處理廠興建完成後,須配套進行家戶污水接管興建工作,才能將生活污水引至污水處理廠。截至2008年9月底止,台北市用戶污水接管普及率已自2006年12月底83.10%(門牌用戶接管率55.97%),增至92.13%(門牌用戶接管率59.18%),接管戶數共計增加60050戶。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酒泉街235號的迪化污水處理廠,佔地廣達78公頃,為現今全國最大規模的二級污水處理廠,自2007年起開始正式操作運轉,處理大台北地區污水,每日污水處理量約45至50萬噸。迪化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直接排入淡水河本流,以補充河川基流量。該廠係採半地下化設計,地面上的空間整體規劃成4公頃的運動場;更有跨堤陸橋可到達河濱公園,讓鄰近居民得以悠閒享受河畔美景與綠草如茵的高灘地。

迪化廠自2006年10月30日通水之後,台北市每天輸送到八里污水廠的污水量,能減少50萬立方公尺,以使八里廠每日可多處理台北縣的污水,預計2011年(民國100年),淡水河的水質可望從重度污染,轉為中度污染。

迪化污水處理廠,採用台灣首度使用的雙層式沈澱池設計,深槽階段曝氣二級生物處理流程,而附設休閒運動公園是該廠提升二級處理工程一部分,整個污水處理採用半地下化設計理念,除可防止污水處理臭氣溢散外,並利用上部空間、空地,整體規畫成1座面積4公頃的休閒運動公園,回饋社區。此外,為了美化迪化污水廠,廠區的上部空間設計為4.6公頃的運動公園與溫水游泳池,而所有運動設施,包括網球場,壘球場等,都是全天免費提供市民使用,夜間球場更提供照明到晚間22:00。

以嶄新的外貌紅色斜屋頂及白色牆面之新景觀,該廠的建築物屋頂增設夜間景觀照明,希望付予大同區夜間景觀不同之氣息,當夜幕低垂時處理廠紅色的斜屋頂及白色牆面,分別在藍色LED燈、暖色系投光燈及白色日光燈互映投射下,營造出浪漫、典雅新風貌。

★感謝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導覽資料,在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