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聽障奧運
1924年8月10至17日,來自歐洲的9個國家和145位運動員參加在法國巴黎(Paris)舉行的第1屆國際無聲運動會,為「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始,比賽種類為田徑、自由車、跳水、足球、射擊、游泳及網球共8個項目(31項種類)。

1981年7月23日,第16屆聽障奧運會在德國科隆(Koln)舉辦。國際奧會主席尚-安東尼奧‧薩瑪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出席了這個聽障體壇的國際盛會。

隨後,參賽國家和人數不斷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爾本(Melbourne)第20屆時,已有70個國家2150位聽障運動員參賽,其比賽種類也擴大為17個種類(147個項目),包括:田徑、羽球、籃球、沙灘排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定向越野、射擊、游泳、桌球、網球、排球、水球、角力自由式及角力希臘式。其競技水準也不斷提升,男子100m徑賽的聽障世界紀錄10秒21、400m徑賽45秒29這些紀錄皆優於我國聽人的全國紀錄。

前任全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理事長周國棟,全力推動我國加入國際聾人運動總會,才能讓台北(Taipei)在2001年擊敗希臘雅典(Athens),取得2009年第21屆的主辦權。

我國在2009年9月5日至15日舉辦第21屆,在台北縣市、桃園縣和新竹縣的22個場館舉行19個項目比賽(田徑、羽球、籃球、保齡球、自由車、足球、手球、定向運動、射擊、游泳、桌球、網球、排球、沙灘排球、水球、角力、空手道、柔道及跆拳道),91個國家地區、4200餘名選手展開為期10天競技,開創新紀錄。

冬季聽障奧運
在夏季聽障奧運會舉辦10屆後,1949年1月26至30日,來自歐洲的5個國家33位運動員參加在奧地利席菲德(Seefeld)舉行第1屆國際無聲運動會,為「冬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始,比賽種類為阿爾卑斯式滑雪和越野滑雪共2個種類(5個項目)。

2007年冬季聽障奧運會,在2月1至10日在美國鹽湖城(Salt Lake City)舉行,有23個國家298位運動員,其比賽項目也從原先的2個種類(5項項目)演變到5個種類(28個項目),包括:阿爾卑式滑雪、越野滑雪、冰上曲棍球、雪板及冰壺。

台北聽奧啟示
台北聽奧,不只背負運動選手競技的榮辱,也不只為增添台灣在國際的知名度,更由於展現聽障者向命運挑戰的勇氣,而成為一種機會教育。

而台灣從官方到民間,至今仍使用「身心殘障者」此一名詞,凸顯其人較一般人承受「殘缺」的事實;但在重視人權的歐美國家,如今漸不鼓勵使用此名詞,而著重強調這些人身心能力雖與常人相異,但非失能。如聽障者的手語文化非常豐富,並無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諸如此類強調「人人生而平等」(Every one is born equal)的基本人權精神,台灣從官方到民間還有待學習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