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
2004年3月,中國大陸的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COSTIND)為進一步落實第一階段探月計畫,首次明確提出繞月衛星飛行時間表,希望於2006年12月發射中國首枚月球探測衛星「嫦娥1號」。

隸屬於中國國防科工委的「月球探測工程中心」,於2005年8月22日正式成立,該中心主要負責探月工程的系統論證、總體設計、專案實施,並負責繞月探測的工程工作,而該中心的成立顯示,中共已開始整合「嫦娥工程」探月計畫資源與人力,為下一階段載人登陸月球做準備。

「嫦娥工程」是中國大陸探月計畫的統稱,屬近10年來大型規模的太陽系內星球探測計畫。前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以「三字經」解釋已於2004年中國國務院核准的探月計畫內容指出,探月可分為「探測、登陸、駐留」三大階段,而目前中國大陸的「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部份。

「繞」係指繞月飛行,即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環繞月球飛行,再運用探測儀器(酬載)對月球資源與能源分布等進行全面探測,2004〜2007年間實施;「落」是指降落,將月球探測器(月球車、探月機械人)送至月球表面上以進行探測以及採樣,預計2007〜2012年實施;「回」是指返回,將月球探測器所採集的土壤、岩石樣品運回地球,預計2012〜2017年實施。

2005年10月,嫦娥1號已完成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並進入細部設計階段。中國工程院(CA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兼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姜景山表示,中國於2007年應可發射衛星到月球收集資料,至於中國太空人登陸月球,則需要等待15年發展相關技術,即在2020年時才有能力登月。

中國科學院(CA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2005年12月透露,根據「嫦娥工程」進的任務需求,已成功研製出模擬月球土壤,成為世界上極少數能研製模擬月壤的國家之一。模擬月壤用途廣泛,可用於以下五方面:
1.建設月面模擬實驗場,用於登月艙、月球車、月球機械人、月球鑽探工具等設備的可靠性、靈活性、適應性的測試。
2.月球探測衛星酬載的設定和數據逆向推演方法的研究。
3.月球資源利用和工程研究,如材料合成、生命支援物質生產、資源性礦物提煉工藝等。
4.關於月球樣品的新分析測試方法的實驗和研究。
5.為擴展月球和深太空(Deep Space)探測數據庫提供實驗資料。

中共在2006年2月10日公布「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計畫15年內投資9000億人民幣(約3兆6000億台幣),計畫在2020年前,發展16項具重大戰略意義的科技計畫,如探月工程、載人航太、愛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大型飛機研製等,解決資訊、生物、資源、健康等戰略領域的重大緊迫問題以及軍、民兩用技術和國防技術。

這項雄心勃勃的科技強國路線規劃案由中共總理溫家寶親自掛帥、2000多名專家歷時近2年編制完成,務使中國在15年內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在21世紀中葉成為科技強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