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前,當時的日本國是人口約7000萬左右的國家,由於缺乏如木材、煤礦等大量的自然資源,因此日本軍政府對當時中華民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就垂涎三尺,但日本政府卻不考慮如何從外交、貿易等方式獲得中華民國所產的物資,而是採取激進的「強取豪奪」方式獲得。

當時的日本軍政府首先在1931年發動滿洲事變,以佔領中華民國資源豐富的東北3個省份,然後待軍備、資源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準備向關內進攻。

當時圍繞河北省北平市的共有4個戰略據點──通州、豐台、南口和盧溝橋,而前三者已被日本皇軍佔領,只剩下盧溝橋。盧溝橋是北平與外界聯繫的惟一交通線平漢鐵路的咽喉,如盧溝橋被佔領,則北平自會處於日軍包圍圈中,守衛北平的國軍第29軍將會孤立無援、彈盡糧絕,攻陷北平自不費吹灰之力,在攻陷北平後天津就垂手可得。因此日軍選擇蘆溝橋作為作戰突破口,在攻陷北平、天津後便可直逼上海。

1937年7月,日本中國駐屯軍不斷增加駐防北平、天津附近的步兵旅團兵力,頻頻舉行實彈演習,處處找藉口向國軍挑戰。根據岡野篤夫所著《蘆溝橋事件的真相》,駐河北豐臺的步兵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於7月7日下午在宛平縣蘆溝橋附近的龍王廟執行演習任務,晚間21:30夜間戰鬥訓練結束,其間遭受國軍攻擊,因此有1名士兵在23:40左右行蹤不明。

蘆溝橋位於河北省宛平縣境內,在北平市西南方10km處,是1座700多年歷史的石橋,橋上的石獅為其特色。當時駐守北平市宛平縣的是國軍第29軍第37師第219團,團長為吉星文(當時官階少將)。吉星文接到上級命令:「固守蘆溝橋和宛平縣城,日軍一兵一卒也不許進入,一寸國土也不許放棄,但在日軍未開火前,不能射擊,敵方如果開火,便予以迎頭痛擊」。

團長吉星文接令後,親率1個加強營(第3營)駐守於蘆溝橋附近,並加強防禦工事。日本中國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司令部於7月8日午夜00:00不久接獲第8中隊回報,並下令第3大隊出動尋人,並欲進入宛平縣城搜尋,卻被國軍告知:「日軍隨意在我國領土內進行演習,完全違反國際法。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經許可,1名士兵行蹤不明,我方不負任何責任。」

7月8日凌晨02:20,日本中國駐屯軍第3大隊抵達宛平縣東北一文字山,第8中隊此時找到失蹤士兵,但在附近偵察國軍動靜時,於龍王廟再次受國軍攻擊。凌晨04:20,日本中國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反擊,而國軍第219團的團長吉星文也於凌晨04:45下令還擊應戰,中國近代史的第2次中日戰爭於是爆發了。

在蘆溝橋北側駐防的國軍陣地被日軍逐次摧毀之時,日軍並開始砲擊宛平縣城,宛平縣城專員公署被炸毀,國軍第219團第3營營長金振中被炸傷。經過4小時的頑強抵抗,國軍抵擋了日軍攻勢。7月8日深夜,國軍與日方進行交涉,雙方達成停火協議。但在7月9日清晨,日軍又向宛平縣城國軍發動大規模砲擊,發射100餘發炮彈。

7月9日,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下令在四川的軍政部長何應欽前往南京,著手大規模編制、調遣部隊,準備全面對日軍展開作戰計畫。

7月17日,蔣介石對在廬山開辦的國軍暑期軍官訓練團的數千名受訓學員發表著名的「抗戰聲明」,蔣介石在聲明中表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歷時8年的對日抗戰,於焉展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