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末代螺旋槳戰機:A-1天襲者艦載攻擊機

A-1天襲者艦載攻擊機的發展源起,可追溯自二次大戰的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結束後,美國海軍決定研發SBD無畏式(Dauntless)俯衝轟炸機的後繼機型,於是選定道格拉斯公司(Douglas)的XBT2D1。然而待其量產型於1946年11月出廠之際,日本已投降,使訂單大幅縮水。戰後又遇上噴射戰機時代來臨,螺旋槳動力的XBT2D1受美軍高層冷落。所幸其性能可靠且機體大,保有改進餘地而免遭淘汰。1947年,由該型機衍生的AD天襲者系列攻擊機終於服役,於1950年參加韓戰,創下輝煌戰果。

在1962年美國國防部統一海空軍飛機的編號前,天襲者系列的各種機型形成了一個小家族,舊有編號包括AD1、AD2、AD3、AD4、AD5、AD6與AD7等,隨後均統一為A-1,編號改為A-1A、A-1B、A-1C、A-1D、A-1E、A-1H以及A-1J。

1960年代越戰中,美軍為對付叢林裡的越共,急需一種低空性能好、有裝甲保護、載彈量大且航程遠的攻擊機,兼具防彈裝甲與攻擊武力「雙強」的A-1天襲者攻擊機,再度獲得美國海軍與空軍青睞。其滯空時間長、樹梢高度的低空掃射攻擊,和85∘俯衝的投彈攻擊角度,是A-6、A-7等噴射攻擊機所難以望其項背。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其較高的作戰生還率:往往機身被地面砲火打得彈痕累累仍能安全返航。因此在越戰中,美國海、空軍至少先後投入1000架以上的A-1攻擊機。

自1946年至1970年代中期,A-1攻擊機以外型看似陳舊的螺旋槳飛機,橫跨美國海、空、陸戰隊三軍服役,其後還發展出A-1E預警機、A-1F電戰型、A-IG夜間攻擊型等,服役近30年。包括各種衍生型在內共生產3392架,還大量外銷給英國、法國、瑞典、南越等盟國空軍,生產機數甚至比後來A-4與A-6噴射攻擊機的總和還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