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服飾源於漢族傳統的衣飾文化,男女服分上、下裝,為工作方便以衫、褲為主,男子日常生活、工作、勞動穿著對襟短衫俗稱「唐衫」,文人雅士穿著右開大襟的「長衫」也稱為「長袍」,「長袍馬褂」也是一般人的禮服。服裝顏色通常為藍色、青色、黑色或灰色等樸素色彩,以棉麻居多,下裝搭配腰身寬博的大襠褲,以腰帶繫綁固定。

客家婦女的傳統服裝為一般所稱的「藍衫」,其正確名稱應為「大襟衫」,「藍衫」是台灣地區對大襟衫的別稱。之所以會被稱為藍衫,其顏色多半是以藍、黑色為主體,服飾上多以素面呈現,只有在衣領及袖口等處有較為鮮豔的顏色作為滾邊做為裝飾。

「長衫」是指其衣長及膝,「藍衫」則是指稱布料顏色,「大襟衫」是言其開大襟的形式。客家藍衫在大襟處、袖口反折部份有配色鑲緄裝飾,年輕婦女再加縫花邊織帶稱之為「闌干」,樸素儉約中已達到華麗點綴的效果。已婚婦女大多會將花邊拆掉,至於當祖母的就會改穿黑色衣服。傳統客家藍衫製作時並不直接將釦子裝置在衣服上,視需求才換置不同釦子。日常生活與參加正式活動,都穿著同一套衣服,在重要慶典或節日時,則換上銀質或鎏金鏨花的釦子,就成了「正式禮服」;平時甚至不使用釦子,直接折取祭拜過後的香腳別在釦絆上,儉約惜物的用心發揮到了極致。

客家婦女上衣除大襟衫之外,還有一種稱為「褂袷」的背心,是穿在大襟衫外的無袖短衣。鋪棉背心大都使用黑色絲緞或緞紋棉布製作,裡層夾襯棉花及棉裡布,表面上有細密釘縫的針線痕跡,是六堆客家婦女保暖的厚實冬衣。

客家所居住、工作地點多為丘陵地或半山腰,而山中多蚊蟲,故客家婦女無法似閩籍婦女般著裙裝,多以褲裝為主,且較為寬鬆是為方便工作。工作時只需將前襟提高往前褲腰塞入,即成「前襟短後襟長」的造型;待返回家中時,只需將前襟拉回原狀,便成「前後襟齊長」的一般家居服。

另外,客家婦女的穿衣原則為:「行不露臀,坐不露股」,故短大襟衫以能遮住臀部為宜,中長大襟衫則要能遮住大腿的上半部。

藍衫是客家婦女傳統服裝,也是最具特色代表的客家文物,吸汗、實用且不怕髒的藍衫,能將刻苦奮發的精神表現地淋漓盡致。使用棉、麻等耐穿布料裁製而成的客家藍布大衫的特色如下:

1.色彩:顏色偏屬青、黑等傳統色,視覺上給予其民族性沈穩內斂的感受,且不易髒。
2.樣式:呈現出樣式單純、簡易裁製及適應各場合等特質。
3.特質:具經濟耐穿、透氣耐髒、便利行動和長久適用的特質。

「上穿大襟衫,下穿大襠褲」是客家傳統服飾的最佳寫照,衣襟為全開式,寬大的上衫下褲可調整長短以便於活動,腰帶還能兼作錢包。一般來說,客家婦女為了工作方便,不論有錢人家的婦女,也沒有穿『裙』的習慣,這個習俗和客家婦女沒有纏足的習慣是相同道理。一般說來,閩南、客家婦女服飾上的差異,閩籍較華麗複雜,客家較單純樸素,上衣同樣是開右衽的大衫,但閩籍婦女多穿裙裝,客籍婦女多穿褲裝。

客家在衣服型態上遺留中原服飾的古風,保有寬大的特點。這不只是工作所需,也是受中原服飾影響之故。而滿清入關改朝換代的因素,未使客家女子傳統服裝在形式上受到太大變化,而保存中原古風。但在遷移過後受到當地住民的影響,使客家服飾不似閩籍婦女般較鮮豔亮麗,而是以藍、黑色為主,更顯得樸實無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