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2日是年度的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水資源日是源於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中,當時的會議明定1993年3月22日為第一屆世界水資源日;此後,聯合國每年都會針對「世界水資源日」設定各種不同的水資源主題。

另外,從2014年開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的主題和世界水資源日的主題將會統一,以促使每年針對具體與水有關的問題能有更深入的聚焦和深度的分析。

水資源包括經人類控制並直接可供灌溉、發電、給水、航運、養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灣和養殖水域等。水資源是發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世界許多地方,對水的需求已經超過水資源所能負荷的程度,同時有許多地區也瀕臨水資源利用之不平衡,因此,管制民眾使用水的措施架構便稱做水權(Water right)。

人類能利用的水資源可區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淡化: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或是淡水濕地。地表水由經年累月自然的降水累積而成,並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經由蒸發消逝,以及滲流至地下;地下水是位於土壤縫隙與岩石中的淡水。同時也是在低於水位的地下水層中的水,而水在地下分為許多節段便是所謂的含水層;海水淡化是一個將鹹水(通常為海水)轉化為淡水的過程,常見的方式是蒸餾法與逆滲透法。以目前來說,海水淡化的成本較其他方式高,且提供的淡水量僅能滿足極少數人的需求。

而人類生產的產品製造過程都需要耗用水資源,不論是產品的材料或是包裝,再到運輸,無一不需水資源。然而,過度的消費,造成各項資源耗損,其中就包含水資源,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降雨情況漸趨不穩定,無法再無止盡的製造各種產品,因為這都代表了水資源的消耗,所以了解自己生活中各種耗用水資源的情況,才能針對水資源危機找到解決的方案。

人類吃的食物,生產需耗費大量的水,每天個人飲水量平均約2公升,但生產1公斤的榖物卻需耗費1500公升的水,生產1公斤的牛肉更耗費15000公升的水,了解食物的水足跡(Water for Run),以選擇適當的飲食習慣。

農業與食物生產耗費全球可用水資源的70%,根據統計,滿足1個人每日所需的食物,生產過程需耗費約3000公升的水,每年全世界卻有1/3,高達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掉,造成每年7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浪費的食物佔據近14億公頃的土地,相當於全世界農地面積的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