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10月7日,美國工人感於每日工作勞苦,作業時間過長,思有以改善待遇,發起「三八制」運動;即向資本家要求每日工作8小時,教育訓練8小時,休息8小時之運動。繼而在芝加哥成立8小時協會,於1886年5月1日舉行大罷工,參加示威運動者達20萬人。雖不幸釀成流血慘案,然「三八制」之運動,依然繼續發展。不久,美國資本家乃逐漸同意「三八制」之推行,風聲所播,英法等國工人亦先後為之響應。

1889年召開第一次大會於法國巴黎,大清地國亦派代表參加,通過「勞動法案」,決定採取同盟罷工及絕交為勞動階級之鬥爭手段。並由於法國國際社會黨(Socialist International)代表之提議,通過以每年5月1日為國際勞動紀念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其後,每年5月1日,各就所在地舉行熱烈慶祝,而成為勞動界「三八制」運動成功之紀念日,世稱「國際勞動節」,或「五一勞動節」,簡稱「勞動節」。

冷戰時期,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將這一天定為勞動節假期,並舉行大型慶祝活動。如在前蘇聯時期,莫斯科在每年的五一勞動節當天都舉行盛大遊行。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門,勞工組織則仍延續勞動節的傳統,在這一天舉行遊行活動,向政府請願及喚起大家對保護勞工權益的重視。

但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勞動節大遊行常演變成無政府主義者的騷亂,並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造成財物破壞以至人員傷亡。

中華民國之勞工運動,或稱五一運動及工人組織,始於1919年(民國8年);繼而各地展開活動,尤其是廣州各地工會林立。1923年(民國12年)3月29日,北京市政府農商部頒布暫行工廠通則。在另一方面,當時之主要運動,厥為全國勞工大會,曾先後在廣州、漢口舉行大會,維護勞工權益。其後亦用5月1日為「勞動節」,每年是日分別由各地集會紀念。同時,中華民國亦參加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且曾在瑞士日內瓦設立國際勞工事務局,並曾當選連任該組織理事院常任理事。歷次國際勞工大會在瑞士日內瓦開會時,中華民國政府及勞資雙方皆組成代表團前往出席。

目前中華民國勞工行政事務的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勞動部(Ministry of Labor,前身為勞工委員會,2014年2月17日改制升格),對勞工權益之維護不遺餘力,舉凡健全工會組織,改善勞工生活,保障勞工權益,增進勞工福利,舉辦勞工保險,及實現勞工參政等各種措施皆已獲致成效。對於勞工的職業教育及外勞政策等事項,亦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有所調整及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