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巴布拉族(Papora)原分佈於西部海岸大肚溪以北、大甲溪以南附近地區,主要活動範圍相當於現今台中沙鹿、梧棲、和清水一帶。主要聚落包括沙轆社(遷善社)、牛罵社(感恩社,也稱迴馬社)、大肚社、水裏社等。

巴布拉族在荷蘭人統治初期,是一強大的族群,根據翁佳音先生的考證,當時Quataong王曾統治十八社,統治的範圍除了巴布拉族的社域外,還包括了巴則海與道卡斯族的社群,可以說是一個巴布拉族王國,也是個橫跨數個部落的平埔族王國,據翁佳音先生的研究,到西元1662年荷蘭人離開台灣為止,Quataong王國還維持著半獨立的狀態,但從荷蘭時期(1645年)、明鄭(1670年)到清雍正年間(1731年),一再地被政府軍隊爭討,以致造成其勢力大為衰落。族人且由於原居土地被佔領,生活困難,只好在清道光三年遷移至埔里。也就因為如此,在台灣西部的平埔族群中越靠近中南部的和越接近沿海一帶平原的部落,漢化情形就越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