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至1890年間美籍特技飛行員史考特‧巴德溫(Thomas Scott Baldwin)進行環球飛行,並在清末的中國進行熱氣球飛行及高空跳傘展示,成為首位在中國的天空飛行的飛行員。1911年巴德溫偕同兩位飛行員抵達香港,以飛機進行特技飛行表演。

清朝末年,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海外為籌措革命經費進行募款時,曾獲當地華僑贈送兩架奧地利製艾瑞克型機(Etrick),華僑希望該款飛機能用於革命行動中,不過當飛機運抵中國南苑之時,武昌起義已成功。中華民國政府於1911年10月10日在南京市成立,新任副總統黎元洪對航空有很大的興趣,對這兩架飛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向法國採購12架高德隆(Candeon)G-3雙翼教練機,並聘請兩位法籍飛行教官來華創辦南苑航空學校。

在早期返回國的飛行員有馮如、譚根、林福元、張惠長等數人,將我國早期航空事業發展建立起基礎。馮如是我國首位的航空工程師兼飛行員,生於1883年12月15日廣東恩平縣人,因生活環境因素,於12歲時隨親戚赴美國舊金山謀生。1903年當馮如得知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並飛行成功後,決心要以自己的力量來製造飛機。馮如獲得當地華僑的贊助,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擔任總工程師。該公司於成立當年便投入生產飛機的業務。

馮如自已研發的首架飛機於1909年9月21日接近黃昏時分,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首次試飛,由馮如本人親自駕駛,此處是個遠離居民的偏僻地方,除在場的記者之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800公尺,離地4.57公尺準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止轉動,飛機因此失去動力而摔了下來,在飛機觸地時馮如被摔出機外,幸好沒有受傷。事後馮如檢查飛機,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鎖得太緊,致使槳葉葉根斷裂。

馮如在1910年7月參考寇蒂斯的金甲蟲(June Bug)及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Flyer II)兩款構型的設計,設計製造第二架飛機。同年的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此架飛機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與旅美華僑的贊賞,並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甲等飛行員證書。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爲飛行隊長。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的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喪生,被追授爲陸軍少將,遺體安葬於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爲“華人飛行之父”。

中華民國空軍源自於廣東陸軍航空隊所奠定的基礎,民國創建後國父有感於國內發展航空事業的重要性,請求譚根返回美國籌備,於1918年譚根赴美募款,並於年底前引進數架雙翼教練機至廣州。譚根在美國時曾於寇蒂斯創辦的飛行學校學習飛行,回國後於1915年在香港九龍灣駕駛水陸兩用機進行飛行表演。另一位林福元也是自寇蒂斯飛行學校取得飛行執照的華裔美國人,之後於1919年夏季回國並在廣州進行一連串的展示飛行。這兩位受到廣州地區民眾歡迎的飛行員均有意要創辦飛行學校,但後來因國家財政拮据而計劃中止。張惠長是於1916年自中國國民黨(KMT)內遴選進入美國航空學校受訓的學員其中之一,於返國後曾完成歷史性的南北長途飛行創舉,被航空界人士稱為“中國林白”。

1923蘇聯指派代表至上海與國父會談,允諾協助國民政府建立優良的陸軍及空軍,次年俄籍飛行教官抵達廣州。同年廣州航空學校成立,並自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中遴選王叔銘等八位進入航校受訓,航校此時在編制上隸屬於陸軍。

國父孫逸仙深知航空在軍事上的重要性,曾言:「飛機一物,自大於行軍」,在致南洋革命同志函中提到「飛機為近世軍用最大的利器」。為充實國家軍事力量,以擊潰軍閥,而大力倡導「航空救國」。華僑青年飛行員楊仙逸於1917年應國父之邀回國加入籌建航空隊的工作,1920年國民政府為討伐盤踞廣東的叛軍,創建不久的航空隊便開始執行任務,除散發傳單外並協同陸軍作戰,楊仙逸與張惠長並駕駛水上飛機,自珠江起飛轟炸廣州督軍公署。

當時我國飛機採購來源極為困難,尤其是軍用機種。1923年楊仙逸在任職航空局局長時,向國父建議以自製飛機來解決外購不易的問題。在兩位美籍航空工程師的協助下,向美國採購輸出功率8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等飛機重要零組件,在廣東完成組裝並試飛成功。該架國人自製的首架雙翼飛機,國父以夫人宋慶齡英文名字Rosemonde之粵語音譯命名為「樂文士」。同年國民政府為進攻惠州以掃除軍閥陳炯明,楊仙逸奉命將魚雷改裝為飛機可掛載的炸彈,不幸於研製過程中發生爆炸當場殉職,為我國航空發展史中首為殉職的航空專業人士,年僅32歲。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激起歐美各國大力研發與生產各式飛機,在戰爭結束後為銷售其生產過剩的飛機而紛紛至海外尋找客戶。英國不但銷售飛機給國民政府,也承辦南苑航空學校的飛行訓練工作。在1928年因新成立南京航空學校,國民政府於是將南苑航校的校務暫時中止。原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航空處改制為軍政部航空署,以管理全國軍民用航空事務。次年於南京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立航空班。愛國華僑踴躍捐款購機,採購26架教練機供新成立的南京航校訓練學員之用。因1930年在蔣委員長率革命軍北閥馮玉祥及閻錫山時,曾動用航空部隊以致作戰成功,使得陸軍部的首長們相信有擴編陸軍航空隊這支空中武力的必要。

1931年4月航校遷至杭州筧橋,航空班擴編改制為航空學校,並由德籍顧問協助各項飛行訓練工作。1932年9月1日航校擴編並更名為中央航空學校,這也是空軍軍官學校「九一」校慶的由來。改制後的中央航校改採美式器材、教材及訓練方式。這支隸屬於陸軍具有戰力的定翼機航空隊,直到1941年在周至柔將軍的領導下完全成為一支獨立的軍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