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1903年年底萊特兄弟動力飛行成功後,航空活動襲捲全歐,受到活動吸引的法國飛行員也躍躍欲試。也開啟了航空飛行創紀錄與冒險的時代,充滿拓荒者精神的飛行與技術的突破,促使航空工業加速進步。

首屆航空展及飛行競賽在1909年於法國蘭斯(Reims)舉辦。飛機設計兄弟檔加布里爾(Gabriel)及夏爾‧瓦辛(Charles Voisin)所設計的飛機,由亨利‧法爾曼駕駛達三小時。蘭格利(Langly)的忠實支持者寇帝斯(Curtiss),在該次比賽中刷新高度、速度兩項記錄。蘭斯航空展及飛行競賽活動共有38架各式飛機參展,其中23架達到可飛狀態。飛行競賽活動87架次,航程總計3哩。法國航空業者在具有機尾控制面的單翼機技術略勝一籌,此外大部份的法製機種採用萊昂‧勒瓦瑟(Leon Levasseur)發動機廠的安托瓦內特(Antoinette)航空發動機,具有八汽缸50馬力。

同年另一則航空大事是7月25日法籍飛行員路易‧布萊里奧(Louis Bleriot),駕駛布萊里奧11型機在清晨於法國加萊起飛,以37分鐘的時間橫越英倫海峽後在英國多佛降落,獲得倫敦每日郵報(London Daily Mail)負責人諾斯刻里夫(Northcliffe)贊助的1,000英鎊(原來是500英鎊)的獎金。此事還有個八卦,原本諾斯刻里夫私下提供7,500英鎊的紅利勸誘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參賽,但威爾伯認為這個冒險飛行無用而不屑嘗試,使這個榮耀歸於法籍布萊里奧。此次飛行展示出航空器在運輸上的潛力,也使大眾相信航空確實是項快速又成熟的科技,並於未來將可克服各種障礙進而改變人類對距離及速度的觀念。同時飛機已開始在全球大量生產,並開始外銷至其他國家,也包括法國先進的布萊里奧11型機在內。

有線通信系統的發明人貝爾(Bell, 1847-1922)受到蘭格利的影響,對航空產生極大的興趣,並於1907年於加拿大新斯科夏半島(Nova Scotia)與四位志同道合的友人成立航空實驗協會(Aeria Experiment Association),成員包括兩位加拿大籍與1908年與奧維爾同乘但發生意外罹難的軍人艾福瑞奇中尉(Lt. Thomas E.Selfridge)。另一位是在1909年蘭斯飛行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寇帝斯,寇帝斯與萊特兄弟皆是以製造自行車起家,後來成為摩托車賽車手,並自力研製大馬力的輕量級發動機,並曾於1906年出售發動機給萊特兄弟。寇帝斯踏入航空界是應巴德溫(Tom Baldwin)之邀製造飛船用發動機,並於1907年加入貝爾的航空實驗協會。1909年寇帝斯設立美國首家飛行訓練學校,並創立寇帝斯飛機製造及航空發動機公司,所生產的軍用機後來在一次及二次大戰時期獲得盟軍採用。

1908年7月4日寇帝斯以蘭格利改良型40馬力的Dormes式機於紐約州哈蒙德斯港,參加由美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America)舉辦的飛行競賽,以1.55公里的飛行距離破大會規定1公里的記錄,此次競賽首次被攝影機記錄下來。寇帝斯獲得總計12,500美元的獎金,也將自己的地位推至與萊特兄弟同等級。與萊特兄弟不同的是寇帝斯善用宣傳技巧,將自己的推銷出去,此外他宣稱他才是記錄締造者,此舉不但對他及航空實驗協會有深遠影響,也對萊特兄弟造成很大的衝擊。1909年至1911年雙方為飛機副翼(Aileron)專利權之爭的官司,使美國航空工業發展大受影響,其他航空試驗者的公開飛行展示也逐漸減少,以避免引發專利權的問題。此項專利最後卻由克里斯馬斯(Calbratih P. Roders)博士這位第三者獲得,雙方都得不償失。

這也是一個競賽與獎金的時代,而航空競賽也是促進航空工業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出版業者赫爾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首次在30天內橫越美國的飛行提供五萬美元的獎金,一位飛行員羅德傑斯特(Calbraith P. Rodgers)以飛行時數不到60的資歷,於1911年駕駛萊特EX型雙翼機奮鬥49天,在航程內迫降19次還使腿部骨折包石膏、臉上留下傷痕,並在紐約市與洛杉磯市間降落69次,結果超出規定時間未能贏得獎金,四個月後羅德傑斯特在一次航空展中失事罹難。倫敦每日郵報負責人諾斯刻里夫於1913年提供獎金給不降落,直接橫越大西洋的飛行員,次年比賽因世界大戰爆發而暫停,於1919年再次恢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進步迅速,戰爭初期戰機結構強度及妥善率的問題至後期逐步克服。戰爭結束後,剩餘的軍機被拿來做特技飛行表演、郵件運輸、快遞、包機載客等用途。但也有持續進行改良者,戰後最著名的是寇帝斯於1919年為越洋競賽專門生產的美國海軍寇帝斯(U. S. navy Curtiss, NC)號四發動機飛艇,翼展126呎重28,000磅,美國海軍指派飛行員及機務人員,為橫越大西洋競賽的先驅,並計畫以四架同型機由加拿大東岸紐芬蘭島(Newfound Land)飛至大西洋中部的亞速(Azores)群島。

參與1919年橫越大西洋競賽的除四架美軍飛艇外還有八架英軍的改裝機,並包括英、德各一艘硬式飛船加入。英國的R-34飛船未經測試就投入競賽的行列,德國的LZ-72飛船後來因大戰期間曾有德軍飛船轟炸倫敦市的不光彩記錄,於是宣佈退出。美國海軍此時調派一艘C-5軟式飛船加入,C-5自紐約市長島(Long Island)升空,完成1,440哩的航程,但於1919年5月一次意外中墜海,退出比賽。英國方面一架改裝自沙普士威(Sopwith)廠製的雙座機在持續飛行1,000哩後發動機故障迫降於瑪麗號汽船附近,飛行員哈利‧霍克(Harry Hawker)及領航員馬坎茲‧格利夫(Kenneth Mackenzie Grieve)獲救。該次競賽因為德國的退出,變成英美兩國軍方相互較勁的比賽。

四架美軍參賽機中的NC-2被拆解供其它三架維修用,因天候不佳及維修費時,三架NC機於5月18日自紐芬蘭島出發開始橫越大西洋的飛行,海軍派出驅逐艦在50哩外附近待命救援,不久後機隊失去連絡。其中NC-4在利德(A. C. Read)的指揮下,經過15小時的飛行1,300哩後平安抵達亞速群島。5月份是春夏之交天候不穩定,北大西洋上經常起霧中,所以機隊經常在濃霧籠罩中飛行。NC-1及NC-3因暫泊於海面上以釐清方位,遭大浪擊中機身嚴重受損。NC-1無法修復人員被軍艦救起,NC-3以其餘可運轉的發動機以水面航行200哩的方式抵達亞速群島。數日後幸運的NC-4抵達里斯本,充分補給後穿越歐陸抵達目的地倫敦,這是首架橫越大西洋的飛機。美國軍方在這次橫越任務中派出了六十餘艘艦艇,四架飛艇及一艘飛船的大隊人馬,勉強以逐島起降的方式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