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冬至」後,接著就進入冬季倒數第2個節氣—「小寒」,時間約在西曆1月5日或1月6日。雖此時節的天氣依然寒冷,但並非1年中最冷的時節。不過,倒是有句俗諺「小寒大冷人馬安」,其意是指冬至過後,天氣應要再冷一點,才能符合季節變化,而人畜才會平安沒災害。

如以西曆而言,「小寒」應是1年的第1個節氣,因此時是西曆的1月5日或1月6日。但1年真正的第1個節氣其實是「立春」,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此時適逢農曆12月16日,也是各行號、廠商舉辦「尾牙」的日子。傳說古代商場仲介稱為「牙郎」,商人在年終時會將營收的部分利潤宴請牙郎,以示回饋,感謝「牙郎」帶來的財富也期待來年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而又有一說尾牙是民眾為感念守護土地,使人民豐衣足食的土地公而舉行的年終祭祀活動,台灣民間每逢農曆初二和十六皆祭拜土地公,此祭拜儀式稱「做牙」,而1年中有數次「做牙」,農曆2月2日為土地公誕辰,祭祀活動稱為「頭牙」,爾後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祭祀,於是農曆12月16日是1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稱「尾牙」。

在「尾牙」這天,商家為感謝土地公1年的照顧,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品在儀式結束後就犒賞給員工,此為尾牙的由來。在舊時,老闆請員工吃尾牙除犒賞員工1年的辛苦外,對表現不佳的員工也會以暗示性的手法告知被解僱。因為,老闆都會準備「白斬雞」這道菜餚,只要雞頭朝向誰,就表示那個人過完年後就不必來上班。但現在這種情形已不復見,而尾牙聚餐也成為員工們增進情感的日子,有些廠商還會安排精采的節目內容,以及熱鬧的抽獎活動。

此時節大多數的農民開始採收在稻子收割後才種植的雜糧或蔬菜,如金針、茼蒿、冬筍、包心菜等,這些都是此時節的當令時菜。而沿海的漁民們除可捕獲烏魚外,此節令也是鰻魚苗的盛產期,而蘇澳一帶沿海地區還會有旗魚,這也是當地漁民的一項捕獲重點。

農曆12月是梅花盛開的時期,其特性是越冷越開花。此外,花蓮、台東的洛神花(英文Roselle,學名Hibiscus Sabdariffa Linnaeus)也正值盛產期;洛神花可加工製成洛神花茶,酸酸甜甜又可降火氣的的洛神花茶,也是台灣炎炎夏日最佳的消暑飲品。

古時將農曆12月稱為「臘月」,12月初八則是民間俗稱的「臘八」。在這一天,民間以糯米、小米、桂圓、紅棗、蓮子、核桃等食材,樣數愈多愈好,煮好後加一些糖就是甜粥,也有一些地方,是用米、栗子、香菇、芋頭、青菜等煮成鹹粥,以「臘八粥」來祭祖拜佛。過了臘八,距離農曆新年就愈來愈近。

諺語:「十二月雷,不免用豬槌」其意是指古人認為,如果農曆12月天氣出現打雷,就顯示隔年會有豬瘟,豬隻會大量死亡,也就不必使用豬槌來宰豬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