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1866年11月12日至1925年3月12日),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逸仙。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廣東省東莞縣長安鎮上沙村。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之創始人。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Nakayama Kikori),廣為人知,後轉化為後世常用慣稱「孫中山」。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文童年曾受太平天國的老戰士影響,28歲上書李鴻章,遭遇冷落。在澳門行醫時加入澳門古老的秘密組織「少年中國」黨。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是中國國民黨建黨紀念日。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

孫文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還提倡使用武力推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國國民黨建立的政權繼承他的黨國體制和以黨治軍思想。中國國民黨尊其為國父和中國國民黨總理。

1925年3月12日孫文過世,消息傳到台灣。一些知識分子立即著手籌備哀悼會,並創作訃文、輓歌與弔文,準備在會上宣讀,不料台灣總督府得知以後,約談一些籌備會的成員,要求他們不要在會上發表演說、宣讀訃文與弔文、唱歌,極盡刁難,所幸經過有志之士的周旋與妥協,哀悼會還是照常舉行。

1940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或「中國國父」。

臺灣光復之後,臺灣各地也常見為了紀念孫中山「中山路」、「中山公園」、「中山堂」等名稱的街道或紀念建築。至今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尊孫中山為國父,並於主要公家機關及各級學校懸掛其遺像,不少的地方及公園有其銅像。中華民國現今通行的新臺幣,拾圓、伍拾圓硬幣及壹佰圓紙鈔鑄印有孫中山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