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客家女人,一段台灣傳奇,鼎泰豐(Din Tai Fung)餐廳的故事,從《十里桂花香》開始。

鼎泰豐餐廳在1993年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世界十大餐廳」排行榜中,是唯一入選的華人餐廳。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鼎泰豐的創立與成功,其實有一位客家女子扮演重要推手,她就是創辦人楊秉彝的妻子──賴盆妹。

賴盆妹女士是桃園客家人,自幼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與姑姑阿石妹及阿婆相依為命,懂事的她為了分擔家計,決定到台北打天下。秉持著客家人勤儉刻苦的精神,加上盆妹認真努力的態度,她與夫婿秉彝一步一腳印的走出鼎泰豐的康莊大道,並將這樣的客家精神發揚至海內外。

客家電視台將鼎泰豐的傳奇故事首次搬上螢光幕,在2009年7月5日晚間20:00首播,其劇名《十里桂花香》,引用自賴盆妹女士用來勉勵其子紀華及鼎泰豐員工的一句話:「玉蘭有風香三里,桂花無風十里香」。

在滿山的茶園中,一群客家婦女正彎身採茶,其中最賣力的就是賴盆妹(曾寶儀飾)。出生在楊梅鎮客家庄的賴盆妹,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與阿婆及姑姑相依為命。但由於豬瘟肆虐,盆妹一家也難逃此劫,原本就相當貧窮的生活更形困頓,於是盆妹決定放棄升學,上台北打拚分擔家計。

在長泰豐油行工作的盆妹,靈巧勤奮甚得老闆娘歡心,也打動了店裡的伙計楊秉彝(周詠訓飾)。但同時長泰豐的表少爺也在老闆娘大力撮合下,同時對盆妹展開追求。因為兩人都是離鄉背井到都市討生活,由彼此關懷、相知相惜到萌生愛苗,其間歷經磨難考驗,終於排除萬難,得以完成終身大事。

民國52年,盆妹、秉彝兩人創立的油行,在信義路2段一棟紅瓦平房開張,為感念長泰豐老闆夫婦的提攜,而取名為「鼎泰豐」。兩人做生意時的誠實態度,連台北最有名的復興園餐廳(現址在漢口街一段45號3樓)決定向他們進貨,也因此讓「鼎泰豐」的生意蒸蒸日上。

民國60年(1971),「鼎泰豐」將紅瓦老屋改建成4層樓房,並把部份店面租給燻雞店收租補貼。燻雞店伙計羅阿標(黃玉榮飾)跟楊家兒子紀華(梁正群飾)同年,又是盆妹同鄉,因此跟秉彝一家特別投緣。

原以為「鼎泰豐」能順順當當經營下去,不意沙拉油問世,衝擊油行生意。眼看油行生意不成,盆妹拿出客家人的打拚精神,運用所學的料理功夫改賣北方麵食,並請了上海師父老魯賣起小籠包。不料老魯突然辭職,紀華與阿標憑著有限的記憶試做小籠包,卻總不成。

紀華跑去找復興園老闆唐師父幫忙,又請來位精於小籠包的師傅──阿水師。阿水師與老魯不同,大方公開小籠包的製作秘訣,終於讓紀華與阿標一窺小籠包製作的堂奧。細細品嚐親手做出來的小籠包,紀華和阿標很滿足。

紀華和阿標退伍回來功夫未減,包起小籠包是又快又好,但紀華卻覺得這小籠包雖然美味,可是外觀不夠漂亮,決心要把這小籠包做得像藝術品一樣,好吃又好看。兩人花了一夜時間,並請阿水師和秉彝夫妻一一評比,終於發現18摺是小籠包口感、外觀都臻至完美的黃金摺數,美麗又美味的「黃金18摺」於焉誕生。

門口排隊人潮絡繹不絕,讓「鼎泰豐」應接不暇,服務品質發生種種問題。紀華反省檢討,決心在傳統的基礎上改革創新,卻與秉彝(樊光耀飾)屢起衝突,父子鬧到幾乎決裂,連親如兄弟的戰友阿標也反對。幸而在盆妹(王琄飾)的細心排解下,放手讓紀華盡情發揮。而紀華也不負雙親所望,終於把「鼎泰豐」推向國際,歡慶之餘,盆妹不幸罹患癌症,並於半年多後辭世。

紀華謹記母親盆妹的叮嚀教誨,領導鼎泰豐秉持「將心比心,自得人心」的精神,也讓鼎泰豐走向世界。盆妹這種腳踏實地、低調內斂卻光芒難掩、曖曖含光的作為,正應了她常告訴兒女的那句話:「玉蘭有風香三里,桂花無風十里香」。

現今的鼎泰豐餐廳,在國內外設立了多家分店,再加上電視劇的播出,在盛名之下其餐點與服務品質是否能維持如早期在民國70年代(1981)的水準,需要消費者們的鞭策與監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