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肆、數位科技時代
自1970年代開始,因數位科技及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的快速發展,使得航電系統越趨精巧而功能日益強大,可擔負以往必須由多項次系統才能完成的工作,這種進化過程在推出第一代微處理器時達到最高峰,配合同步發展的先進軟體程式,提供強大的資料計算處理能力。

麥道F-15鷹式(Eagle)戰機是首架在設計時,即採用數位科技整合航電系統的美製戰機,系統架構中根據不同次系統間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預先設定許多可自動執行的功能,這使得航電系統的整體功能大幅提昇,而飛行員在必要時輸入指令或數據即可。隨著數位科技應用於飛行控制(線傳飛控),及各航電次系統間的資訊交換(匯流排)上,則更進一步強化航電系統的功能。

更重要的進步是研發出數位資料匯流排(Data Bus),取代了以往笨重的傳統電纜線。ARINC公司在1970年首先制定了數位資料傳輸規格ARINC-429,資料傳輸率每秒鐘十萬位元(Bit),但只能單向傳輸,因此兩部航電次系統要交換資料時,必須使用兩條匯流排,一旦航電系統內有許多次系統的資訊時,就會產生擁擠的現象。因此ARINC-429只能用在架構簡單的航電系統上,如輕型攻擊╱教練機及民航機的航電,如波音(Boeing)747-300。

數位資料匯流排有顯著的優點,但ARINC -429標準也是有上述的缺點,因此美國軍方和航電研發工程師在一次聯合會議中,制定高速傳輸資料的雙向資料匯流排標準,這就是在1970年下半年訂定的MIL-STD-1553規範。之後在1975年修訂版1553A推出,並依F-16戰機和AH-46攻擊直昇機的使用經驗持續修訂,直到1978年推出最終版本MIL-STD-1553B,此新標準的應用面並不斷增加中。關於數位資料匯流排的發展,另文敘述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