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名薩繆爾‧克萊門斯(Samuel L. Clemens),並為19世紀後期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曾說:「做朋友的適當立場,是你有錯時,他也會支持你。而你沒錯時,幾乎任何人都會站在你那邊。」

何謂「朋友」同道為朋,同志為友。同道、同生命方向者為朋,同志向者為友;亦即同一個生命方向時,就會結合而成為朋友。有些朋友可讓生命力向上提升,反之,則會向下沈淪。

很久沒見面的朋友,從遠方來訪是否會覺得特別快樂呢?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何有朋友自遠方來訪會很快樂呢?此句話有深意,這要連接上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朋友從遠方來訪,那是因為學有所得、有道德學問並聲名遠播,所以遠方的人才知道來訪,相互的切磋琢磨,大家可試問自己,是否是一個讓他人心嚮往之的朋友?

交到輕諾寡信的朋友,我們會疏離他,甚或不再與之往來。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跟善良的人交朋友,就好像進到有靈芝、有蘭花的房間裏面,聞到這個香味,待久了就不香了;反過來說,跟不善的人交往在一起,好像進到臭鹹魚的店舖裏面,進去的時候很臭,久了就聞不到那個味道,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朋友間應該彼此提攜、鼓勵向上,可互相切磋道理,可商量秘密苦惱,亦可直來直往提醒勸告,不必擔憂誰的心裡不是味道。心語有人傾訴的時候,快樂就變得容易許多;傷痛的時候,有人緊抱和加油,未來的考驗再大也會堅毅的走下去,這就是朋友!

人們的思想、個性、興趣、生活態度若南轅北轍,決不能成為朋友。而人與人間若沒有愛,也不能成為朋友。中文的「友」字是「愛」字的一部分,友誼是從愛而生的。人們若不是彼此相愛而互相猜忌、仇恨,怎能成為朋友?人與人之間若缺少愛,雖然天天廝混在一起,雖然為了利害關係而彼此合作,雖然禮貌十分周到,舉止十分親暱,仍不是「真朋友」。人與人之間,若是有愛,雖然彼此相交淡泊如水,彼此遠隔天涯,仍是真正的朋友。

柏拉圖(Plato)說:「惡人不能有朋友。」這話是可信的,因為惡人過分自私,事事要人遷就他,事事要損人利己,而且「食言而肥」,對人哪能相愛?這樣的人活在世上只是個獨夫,他縱然僕婢盈庭,且得到很多人的恭維,卻絕不會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交友雖然是一件很尋常的事,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朋友對自己品格的影響很大。古人說:「未觀其人,先觀其友。」西方諺語說:「告訴我誰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種人。」這都是經驗之談。

所以我們要謹慎交友,若誤交品德敗壞的損友,自身的人格也會影響而日趨卑下。禮記:「與君子遊,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芳,則與之化矣。與小人遊,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值得我們警惕,尤其是入世未深血氣未定的少年,更易受壞朋友的影響。所以我們交友時要仔細選擇,品性如何?行為如何?學問如何?是否有不良嗜好?是否有不良習慣?有沒有壞脾氣?在學校或其服務的場所,人們的觀感如何?我們若是對結交的對象瞭解得清清楚楚,就不會誤交壞朋友而蒙受其害。

有些人交友是存著功利主義,企圖從朋友身上得到物質上的利益。這樣的交友是買賣,是得不到真朋友的。我們若得到好的朋友,必然使自身得益,也許會提高我們的道德、學問,也許會改造自己成為一個較為完善的人,所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許會在遭遇患難的時候,得到朋友的救助,安慰與鼓勵。但這不是單方面得益,朋友之間雙方都可得到益處的。要是一心一意要沾朋友的光,一心一意要利用朋友來建立自己的地位,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來結交朋友,結果必然會大大地失望。

朋友不單要有信,且要互相同情,互相幫助。「患難見真情」,真正的朋友不但在平時能互勵、互助,尤其是在患難的時候,更要與朋友分嘗苦味。試著反省一下,我們待友如何?是否只能做到「有福同享」而不能做到「有難同當」呢?

此外,在交朋友之時要牢記:「律己宜嚴,責人宜寬。」不要只看見朋友眼中的「刺」,而忘記自己眼裡的「梁木」。要體諒人、饒恕人,並要凡事反求諸己。如果朋友不敬我、愛我,就要反省是否為了自身對朋友有虧欠之處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