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8月14日至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Prague)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盟(IAU,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會員大會,經過數天的熱烈討論,於8月24日進行最後投票,決議將太陽系的天體區分為3大類(衛星不計入這3種分類中):

1.行星(Planets):僅有8顆,即熟知的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2.矮行星(Dwarf Planets):此為新設的太陽系天體類型,與行星不同,目前首先歸類在矮行星類的天體有穀神星(Ceres)、冥王星(Pluto)和2003 UB313;在未來數年內,IAU將會陸續公佈其他矮行星的成員。

3.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所有行星及矮行星以外、環繞太陽運行的太陽系天體(衛星除外),全部歸於此類。換言之,這類包含絕大部分的小行星(Asteroids)、海王星外天體(TNO, Trans-Neptunian Objects)、彗星(Comets)和其他小天體等。

更詳細的說,「行星」定義首先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其次是質量必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其重力場能清除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

而「矮行星」的定義首先是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其次是質量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但其重力無法清除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而且不是衛星。因此,冥王星是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中,最重要的代表星體(Prototyp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