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5月6日(週一),是我固定每月定期發表「每月行程報告」之日,也就是每月的第6天,在節氣「立夏」之後時序進入為期1個月的梅雨時節。

4月13日(週六)中午到花博公園爭豔館前的長廊廣場,看由台北市市場處主辦的「2013台北市傳統市場節」活動。

在台灣人日常生活中,「去菜市仔」是交談中常聽見、陪伴著許多民眾一路走來的共同成長記憶,隨著商業模式發展的多樣性,如今「傳統市集」的存在型態與模式,分別以傳統市場、攤販集中區、地下街、夜市等各式樣貌,與民眾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傳統市集的歷史發展最早可從清代說起,在當時交易方式多是以物易物的交換,以廟埕前的空地、或是人群往來頻繁的交通路口作為市集集散地,市集名稱多以主要交易物命名,如台北市北門的「豆仔市」。

現在常見的公有市場最早可追溯到日治時期,位處亞熱帶的台灣,當時的傳統交易形態是在露天的情況下販賣生鮮魚肉,如此陳列方式不僅無法保存食材之新鮮,更容易因衛生條件不佳而導致傳染疾病,影響民眾的健康與市容整潔;有鑑於此,日方依據制定的市場及屠宰場的公營方針,逐漸建立起公有化制度。

傳統市場在光復之後的發展更是快速,從早期由警察和衛生機關派員專責市場秩序及衛生的管理外,在面對1980年代新興零售模式興起的巨大挑戰,部份硬體設施老舊的市集也開始由政府編列預算進行改善轉型;傳統市集以往較為偏廢的軟體層面,如經營管理、服務品質、促銷活動等,政府也邀集專家學者進行輔導,在軟、硬體多面提昇的情況下,讓消費者有更整潔明亮的購物環境。(活動日期4月13日至14日)

接著到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廣場看「台北地球日」市集活動,活動內容有:農夫市集-新鮮直送的當季鮮蔬;土地音樂會-陪你悠閒一整天;草地講堂-帶你深入解析環境議題;末日美術館-藝術對於地球的深思考;地球電影院-用影像從心感受地球。

現場一幅由寶特瓶蓋製作的拼貼畫作吸引了我的目光!台灣1年至少用掉28億支寶特瓶,國內回收95%以上的寶特瓶,然而約有1/2的回收寶特瓶都少了瓶蓋,1年約有14億個寶特瓶蓋被亂丟成為可怕的生態殺手。根據國內歷年的海灘淨灘活動統計顯示,清出來的瓶蓋數量位居海灘垃圾前5名。

我們常忽略回收寶特瓶瓶蓋,使瓶蓋成為飄散於海洋的垃圾,動物因誤食瓶蓋致死、寄居蟹以瓶蓋為棲身之地,垃圾瓶蓋是極具威脅性的生態殺手。(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活動日期4月13日至14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