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週六)上午到位於總統府正後方的國史館,採訪由國史館、國防部、教育部共同合辦的「從戰爭到和平: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紀念特展」。
在國史館展場較為特別的展品有1945年9至10月,在東京灣密蘇里艦、南京舊中央軍校大禮堂、香港舊總督府及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等各場域受降典禮簽字的降書,及日方投降代表簽字的命令受領證、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簽名簿。
8月15日(週六)上午到位於總統府正後方的國史館,採訪由國史館、國防部、教育部共同合辦的「從戰爭到和平: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紀念特展」。
在國史館展場較為特別的展品有1945年9至10月,在東京灣密蘇里艦、南京舊中央軍校大禮堂、香港舊總督府及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等各場域受降典禮簽字的降書,及日方投降代表簽字的命令受領證、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簽名簿。
8月13日(週四)上午到世貿1館,採訪「2015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2015 Taipei Aerospace & Defense Technology Exhibition ,TADTE)的開幕典禮以及「台灣航太產業館」的開幕式。
每兩年一度的「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已至第13屆,總計126家廠商參展,使用694個攤位,參展商家數較2013年成長近27%。
2015年9月6日(週日),是我固定每月定期發表「每月行程報告」之日,也就是每月的第6天。
8月11日(週二)上午到大直實踐大學旁的國防部「博愛營區」,採訪國防部例行記者會「紀念對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音樂會」的規劃說明。
中元節的起源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間。而農曆7月,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鬼月」。相傳在農曆6月30日,地府開鬼門,讓陰間的鬼魂(俗稱好兄弟)到陽間來,直到7月底才關鬼門。而農曆7月15,更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佛教徒稱之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之為「中元節」。
8月4日(週二)中午出門辦事順便吃午餐,之後到華山文創園區中四B館1F長廊區的「拾藝術X草間彌生CAFE」喝杯咖啡稍事休息,也看看這間「期間限定」的藝術咖啡館。
高齡86歲的草間彌生(KUSAMA YAYOI),以獨特的圓點圖案創作聞名於當代藝術界。而目前「A Dream I Dreamed: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台灣站」,也正在台灣中南部巡迴展出。
7月30日(週四)下午到空軍司令部舊址(前仁愛營區),採訪由國防部與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合作製拍《臺灣菁英戰士:傲氣飛鷹》紀錄片的首映記者會。
本片內容記錄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的養成教育,要成為空軍的基礎飛行員,必須經過層層考驗。一旦在飛行訓練中被汰除,永遠不能回到空軍的飛行線,因此爭取配戴飛鷹胸章,就是一場艱鉅的任務。
7月27日(週一)下午到演繹畫廊,參觀由該畫廊與疊藝術(Telling Arts)、ArtEasy合辦的「重現安迪‧沃荷計畫-穿越時空的複刻藝術」展覽。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是影響20世紀藝術與商業的重大核心指標,從性、平等、攝影、表演藝術到複製的商業性,他試圖將平凡的東西搬上最高藝術殿堂,同時又從中尋找變化和樂趣。
7月21日(週二)上午到大直實踐大學旁的國防部「博愛營區」,採訪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民國104年上半年志願士兵招募及留營成效」的說明。
志願士兵招募目標為1萬4000員,截至7月16日止,報名人數為2萬3599員,共計招獲9939員,達成率為70.9%。招募管道區分為「社會青年甄選」、「新訓轉服」、「在營轉服」及「志願再入營」等4個
2015年8月6日(週四),是我固定每月定期發表「每月行程報告」之日,也就是每月的第6天。
7月7日(週二)上午到中正紀念堂的中正演藝廳及中央通廊,採訪由國防部、文化部共同主辦,國軍歷史文物館協辦的「對日抗戰真相特展」開幕儀式。
7月6日(週一)上午到中正紀念堂的美齡藝廊,參與由國防部青年日報社主辦的「鋼鐵軍.溫柔心」攝影展開幕儀式。
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青年日報社運用底片及數位化圖像資料,透過真實的新聞照片,呈現國軍現況及官兵捍衛國家的剛毅與溫柔,以及在國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