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震撼的一擊
根據《航空週刊與航太技術(AWST,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2007年1月17日報導指出,美國情報機構於1月11日偵測到一項反衛星武器(ASAT, Anti-Satellite Weapon)測試,中國以1枚彈道飛彈釋放1具動能獵殺載具(Kinetic Kill Vehicle)在超過500mile(804km)的軌道高度,摧毀1枚老舊的中國氣象衛星目標。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國家安全局(NSA,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國防部情報局(DIA,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航太總署(NASA)等政府部門都相信中共已成功執行反衛星武器測試。美國國防部宣稱,在中國進行反衛星武器測試的當日和1枚測試中的軍事衛星失聯,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U. S. Secretary of Defense)與空軍太空司令部(Air Force Space Command)則指稱,該枚衛星在當時疑似遭到中共陸基型雷射系統(Ground Based Laser System)的照射,但也有可能遭到該項測試的波及。

多年來俄羅斯及中國都希望能促進各國簽定新版的《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在太空全面禁用武器。然美國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卻在2006年8月曾授權一項新版本10年期國家太空政策(National Space Policy),將致力發展雷射衛星獵殺系統。中國可能藉這項冷戰時代的方式,展現實力迫使美方談判。

根據資料顯示,於1999年自西昌太空中心發射的風雲1C號(FY-1C)極軌道氣象衛星(Polar Orbit Weather Satellite),是這次反衛星武器測試的目標。

當時衛星的飛行高度約530mile(853km),軌道傾角(Orbit Inclination)約4∘,位於四川省西昌太空中心附近上空。在這項攻擊測試前的近2年來,美國空軍的太空雷達監視站每天平均偵測到4次風雲1C號衛星的動向。這項衛星攻擊測試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EST)1月11日下午約17:28,雖美國情報機構必須完成測試的確認,但初步判定是進行衛星獵殺測試。

同一時間,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GEO)上的美國空軍國防支援計畫(DSP)飛彈預警衛星,偵測到自西昌太空中心或鄰近地區發射的反衛星武器,而且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監測了風雲1C號衛星在軌道上被攻擊後的狀況。

美國空軍太空雷達監視站於1月11日偵測到大量的「軌道物體」訊號,同時,雷達顯示器上也大量湧現使監視人員忙於編號的衛星殘骸光點。另一方面,該項測試進行後,將產生為數可觀的殘骸並留在軌道平面,可能使許多各國操作、不同型式的軍/商用衛星遭受殘骸撞擊。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1月19日的報導指出,擊中風雲1C號衛星的應是由開拓者2號(KT-2)小型固態燃料發射載具搭載的動能獵殺載具。在此之前,開拓者1號曾於2002年9月首次試射但失敗,2003年9月終於成功。構型類似於東風21型(DF-21)彈道飛彈的開拓者系列,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反衛星武器的專用發射載具。

中國這項「政策性武器」(Policy Weapon)的測試展現出,其太空軍事實力足以威脅到美國、日本、俄國、以色列和歐洲操作的軍事偵察衛星。


國際間的反應
美國國安會發言人高登‧強德羅(Gordon Johndroe)在1月19日說,中國發展及測試該類武器的能力,和兩國共同響往太空領域的精神並不一致,並已和其他國家已就中國的這次行動表示關切。

設立於麻州劍橋的科學家關懷社會聯盟(UCS,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成員大衛‧萊特(David Wright)表示,被摧毀的衛星,可能碎裂成1~10mm大小不等的近4萬片碎片,大約會有一半將停留在軌道超過10年。

澳洲外交部長亞力山大‧唐納(Alexander Downer)說,令人所關心的是中國已具備擊落衛星的能力,並不符中國反對太空軍事化的立場。

英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在進行這項測試前,並未與英國政府討論,並向中國政府表達抗議。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鹽崎恭久表示,中國軍事發展不透明令人對其動機起疑。堅決要求中共公開軍事發展進度,首先就是對獵殺衛星測試給個合理交代。

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赦格‧伊凡諾夫(Sergei Ivanov)說,已聽到一些報導但很抽象,覺得這是十分誇張的謠言。

我國的國防部發言人吳季方表示,中國測試衛星獵殺武器,國防部掌握和持續注意蒐證獵殺衛星事件的發展。

針對飛彈擊落衛星所引來的批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1月19日晚間回應說,中國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也從不參與太空武器競賽。


冷戰時代攻擊衛星方式
在太空以動能獵殺載具或殺手衛星(Killer Satellite)摧毀衛星,過去只有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試過,如今中國此一驚人之舉,恐將引起國際太空軍事競賽。

美國在1964~1975年曾在太平洋的詹森島(Johnson Island)部署2套反衛星飛彈系統;前蘇聯在1968~71年及1976~82年也測試過反衛星武器系統,規模並不大。在整個冷戰時期,據統計,前蘇聯的此類測試為20次,而美國則為33次。

前蘇聯在1968年與1982年進行的測試,是採「共用軌道(Common Orbit)」模式的殺手衛星,發射後部署於62∘的軌道傾角,衛星的自動作戰系統在收到地面傳來的指令後,啟動姿態控制系統(RCS)進行作數圈軌道繞升修正,然後逼近目標,最後直接以高速撞擊摧毀目標。

美國研發的殺手衛星和前蘇聯概念相近,其體積及重量甚小,但配備大推力的發動機及紅外線感測導引系統,利用衛星金屬與太空背景環境之間不同溫度的差異感應飛向目標。和前蘇聯所不同的是美國先將衛星大量射入太空待命,俟收到地面的指令後再啟動發動機,以高速追擊目標衛星,並以碰撞方式直接摧毀。

美國空軍於1985年9月12日由F-15C戰機進行試射的ASM-135A反衛星飛彈,戰機爬升至約24000m後將飛彈發射,飛彈本體為2節式火箭設計,彈體重量約1200kg。彈頭本身不含炸藥,以撞擊的方式摧毀目標。重13.4kg的彈頭採自旋穩定方式,並以36具RCS修正航向。攔截高度可達560km高的軌道。而擔任發射任務的F-15C戰機需加裝額外的電池,修改射控電腦、抬頭顯示器(HUD)等航電設備。該次測試把做為目標的Solwind P78-1伽碼射線觀測衛星(Gamma-ray Satellite),擊碎成250多片漂浮在軌道上的殘骸,直到1997年全數碎片才重返大氣燒完,由於擔心碎片造成的太空環境污染,美軍已將研發方向轉移到透過高能雷射軟殺衛星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