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肆、飛行任務
NASA位在佛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的任務控制中心(MCC, Mission Control Center)與發射場,在1966年1月更名為甘迺迪太空中心(KSC, Kennedy Space Center),以紀念在任內大力推動載人太空飛行計劃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為配合逐漸增加的太空飛行管制需求,飛行管制中心則在計劃初期遷至德州並於1975年更名為詹森太空中心(JSC, Johnson Space Center),紀念支持登月計劃的美國總統林頓‧詹森(Lyndon B. Johnson, 1908-1973)。整個阿波羅計劃十七次的飛行任務中,有未納入計劃編號在1966年2月26日升空的AS-201搭載編號CSM-009的指勤艙、7月5日升空的AS-203、8月25日升空的AS-202搭載編號太空艙011號(Spacecraft-011)的指揮艙原型,這三次的不載人試飛任務,及納入計劃編號的五次載人的試飛。七次登月任務中有六次成功,一次因系統嚴重損壞而無法登月。

一、阿波羅一號
1967年1月首具農神五號運載火箭研製成功後不久,NASA就準備實施首次載人升空前測試,太空人維吉爾.葛瑞森(Virgil I. "Gus" Grissom)、愛德華‧懷特(Edward H. White II)和羅傑‧查菲(Roger B. Chaffee)於1967年2月21日正在34號發射台(Launch pad 34)進行一次升空前測試(Preflight Test),但Block I型指揮艙(CSM-012)突然起火,援救人員花了五分鐘才將艙門打開,而組員因艙門不易開啟致使無法逃生而殉職。該次任務所用的是農神1B型(Saturn 1B)運載火箭,任務編號是AS-204。事後NASA答應葛瑞森遺孀的請求,把這次失敗的任務定名為阿波羅一號(Apollo-1)飛行計劃,以紀念阿波羅計劃中殉職的三名太空人。

這次意外中殉職的葛瑞森及懷特,是美國早期太空載人飛行計劃的資深太空人。葛瑞森曾於水星計劃中執行MR-4任務時飛行自由鐘七號(Liberty Bell 7)及雙子星計畫中編號GT-03雙子星三號(Gemini-3)的任務。懷特曾於任務編號GT-04的雙子星四號(Gemini-IV)擔任飛行員。日後獨立調查委員會在進行NASA阿波羅一號的事故調查時,查出是指揮艙在進行充填純氧測試時,艙內電線短路引發大火。為避免事故再發生,指揮艙的艙門及艙內管線重新設計。而運載火箭上的線路與零組件也隨之重新設計,以確保發射過程的安全。光是指揮艙與運載火箭的細部修改作業,就使整個登月計劃的零組件研製與各次飛行任務的升空時程,均被迫延後十八個月。

二、阿波羅四號
任務編號AS-501的阿波羅四號(Apollo-4),1967年11月9日07:00由農神五號運載火箭搭載編號太空艙017號(Spacecraft-017)的指揮艙原型自39-A發射台升空,進行由JSC-FCC操控的無人試飛任務。軌道高度187x183公里(兩軌道轉換飛行),任務執行時間8小時36分59秒,繞行地球次數不詳。

三、阿波羅五號
1968年1月22日17:48任務編號AS-204的阿波羅五號(Apollo-5),使用農神1B型運載火箭自37-B發射台搭載登月艙(LM-1)原型升空測試,進行由JSC-FCC操控的無人試飛任務。飛行高度961公里,繞行地球4次,任務執行時間不詳。該次任務主要是進行登月艙的操控系統,與著陸段降落發動機與返航段升空發動機的測試。

四、阿波羅六號
阿波羅六號(Apollo-5)任務編號AS-502,由農神五號運載火箭搭載指揮艙(CM-020)、勤務艙(SM-014)與登月艙(LTA-2R)原型,於1968年4月4日07:00自39-A發射台升空。在JSC-FCC操控下進行修改後的指揮艙、勤務艙、登月艙的全功能測試無人試飛任務。在這次任務中並測試修改後的農神五號運載火箭,其導引系統、電力系統與發動機的運作功能。任務執行時間10小時22分59秒,繞行地球次數與飛行軌道高度不詳。

五、阿波羅七號
這是登月計劃的首次載人升空,由任務編號為AS-205的阿波羅七號(Apollo-7)執行,該次飛行任務的組員由曾參與雙子星六號(GT-06, Gemini-VI-A)任務的華特.薛拉(Walter M. Schirra)擔任指揮官(Commander),唐.艾爾(Donn F. Eisele)為指揮艙飛行員(CM Pilot),華特.康寧漢(R. Walter Cunningham)為登月艙飛行員(LM Pilot),組員於1968年10月11日11:02自34號發射台由農神1B型運載火箭搭載升空。

阿波羅計劃的指揮艙空間在設計上可乘坐三名組員,較雙子星計劃的雙人太空艙更為寬大舒適,且為阿波羅一號事件後改良的Block II型指揮艙(CSM-101)。阿波羅七號在太空飛行的時間,比當時所有前蘇聯軌道船總合的飛行時間還要長,但十一天的軌道飛行使得組員疲憊不堪。組員覺得NASA準備的口糧一點也不可口,且有組員罹患感冒。這次升空是太空人首次在艙內作衛星電視連線直播(Downlink Live),並驗證了指勤艙的優異性能。該次任務軌道高度140x183公里,在環繞地球的軌道飛行163次,任務時間10天又20小時,組員於10月22日返回地球,為日後的登月飛行打下強心針。

六、阿波羅八號
阿波羅八號(Apollo-8)的任務編號是AS-503,組員為指揮官法蘭克‧波曼(Frank Borman)、詹姆士‧羅威爾(James A. Lovell)與威廉‧安德(William A. Anders),其中波曼及羅威爾兩位曾搭擋飛行雙子星七號(GT-07, Gemini-VII)並參與雙子星六號的軌道會合任務。三名組員在1968年12月21日07:51於39-A升空,這次任務並未搭載登月艙,故成組員全程均乘坐在指勤艙(CSM-103)中。在繞行地球時的軌道飛行高度為190x180公里。在阿波羅八號未升空前,農神五號運載火箭僅進行過兩次不載人試飛,波曼、羅威爾與安德成為首批搭乘農神五號升空的太空人。

進入繞月軌道後組員向月面拍攝大量高解析度的照片,供飛行任務規劃人員繪製登月計劃的登陸區地形圖。並拍下一張地球從月球地平線上升起的照片,這張照片成為阿波羅計劃的經典照片之一。在平安夜時組員透過衛星向地球直播,並朗讀聖經創世紀的章節來慶祝耶誕節,阿波羅八號繞行月飛行了20小時。這次的過渡軌道試飛任務,為整個登月計劃邁進了一大步,任務時間6天又3小時42秒,於12月27日返回地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