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任務內容
一、太空實驗室一號
無人的太空實驗室在1973年5月14日13:30於39-A由農神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任務編號SL-1,太空實驗室一號(Skylab 1)任務順利的進入距離地面435公里高的軌道。
當太空實驗室到達預定高度後,詹森太空中心(JSC, Johnson Space Center)的飛行管制中心(FCC, Flight Control Center)人員發現阿波羅太空望遠鏡座(ATM)上的一片太陽陣列翼(SAW)無法順利張開,以致電源無法正常供應。同時發現到具有隔熱功能的微隕石防護盾(Micrometeoroid Shield)在到達軌道時過早展開並掉落,以致工作艙溫度高達攝氏52度,且連同一片未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也一併扯掉,所幸這對整個太空站的運作並無太大損害。
因此NASA工程師通知首批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組員升空暫時延期,並密集的在JSC以10天期間研發和訓練組員在太空實驗室上的維修、起居生活等相關事宜。同時,JSC-FCC工程師「滾動」太空實驗室以降低艙內溫度。
二、太空實驗室二號
任務編號的SL-2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組員於1973年5月25日09:00升空,指揮官(Commander)為曾飛行過編號GT-05雙子星五號(Gemini-V)與編號AS-507阿波羅十二號(Apollo-12)任務的查爾斯‧康納(Charles Conrad)。科學飛行員(Science Pilot)為約瑟夫‧凱文(Joseph P. Kerwin)、阿波羅太空艙飛行員巴魯‧威茲(Paul J. Weitz),當時太空實驗室的科學飛行員等於現今NASA太空梭任務上的酬載專家(Payload Specialist)。
首批抵達太空實驗室太空站的組員,首先於1973年5月25日進行33分鐘的艙外活動(EVA, Extra Vehicular Activity),執行太空實驗室的維修任務。由於太空實驗室的微隕石防護盾過早展開並掉落,因微隕石防護盾是用來防護太空實驗室及隔熱用,以控制工作艙內的溫度。由於一片太陽陣列翼也被扯掉,所以組員也一併安裝新的太陽陣列翼。剛裝上的新太陽陣列翼卻不能自動的完全張開,康納和凱文嘗試合力張開這片太陽陣列翼但是失敗。組員除了維修太陽陣列翼外,也在船艙外加裝臨時的遮陽罩(Sunshade)這個暫時的「陽傘」來取代微隕石防護盾,以阻擋炙熱的太陽光,安裝遮陽罩後太空站艙內氣溫隨即降低至攝氏23度。
升空兩週後的6月7日,康納和凱文進行第二次艙外活動,經過一番維修後終於成功張開這片「頑固」的太陽陣列翼,使太空實驗室獲得足夠的電力供應,這個艙外維修作業花了4小時10分鐘。對這三名太空人而言,它是一個環繞軌道飛行的「家」、工作室和實驗室。在6月19日進行的1小時37分鐘的艙外活動,調整遮陽幕並在工作艙旁加裝一片太陽能電池板,四次的艙外活動總計6小時30分鐘。在這約一個月的期間,他們不斷進行實驗室維修工作、醫學實驗、搜集太陽及地球的遙測數據,並帶回29,000張底片。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任務在6月22日結束,繞行地球飛行404次,任務時間28天又50分鐘,比以往的飛行紀錄多達兩倍,打破了美國載人太空飛行時間紀錄。
這次任務也是康納最後一次的太空飛行,是康納唯一一次的長時間任務。康納曾參與雙子星五號(Gemini-V)飛行,並在阿波羅十二號(Apollo-12)登月任務中擔任指揮官,也是第三位踏上月面的美國太空人。1930年6月2日出生於美國賓州費城(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1953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後來進入美國海軍(USN)並成為試飛員,1962年被NASA選為太空人,退休後的康納在1999年7月8日因機車車禍傷重不治,享年69歲。
一、太空實驗室一號
無人的太空實驗室在1973年5月14日13:30於39-A由農神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任務編號SL-1,太空實驗室一號(Skylab 1)任務順利的進入距離地面435公里高的軌道。
當太空實驗室到達預定高度後,詹森太空中心(JSC, Johnson Space Center)的飛行管制中心(FCC, Flight Control Center)人員發現阿波羅太空望遠鏡座(ATM)上的一片太陽陣列翼(SAW)無法順利張開,以致電源無法正常供應。同時發現到具有隔熱功能的微隕石防護盾(Micrometeoroid Shield)在到達軌道時過早展開並掉落,以致工作艙溫度高達攝氏52度,且連同一片未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也一併扯掉,所幸這對整個太空站的運作並無太大損害。
因此NASA工程師通知首批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組員升空暫時延期,並密集的在JSC以10天期間研發和訓練組員在太空實驗室上的維修、起居生活等相關事宜。同時,JSC-FCC工程師「滾動」太空實驗室以降低艙內溫度。
二、太空實驗室二號
任務編號的SL-2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組員於1973年5月25日09:00升空,指揮官(Commander)為曾飛行過編號GT-05雙子星五號(Gemini-V)與編號AS-507阿波羅十二號(Apollo-12)任務的查爾斯‧康納(Charles Conrad)。科學飛行員(Science Pilot)為約瑟夫‧凱文(Joseph P. Kerwin)、阿波羅太空艙飛行員巴魯‧威茲(Paul J. Weitz),當時太空實驗室的科學飛行員等於現今NASA太空梭任務上的酬載專家(Payload Specialist)。
首批抵達太空實驗室太空站的組員,首先於1973年5月25日進行33分鐘的艙外活動(EVA, Extra Vehicular Activity),執行太空實驗室的維修任務。由於太空實驗室的微隕石防護盾過早展開並掉落,因微隕石防護盾是用來防護太空實驗室及隔熱用,以控制工作艙內的溫度。由於一片太陽陣列翼也被扯掉,所以組員也一併安裝新的太陽陣列翼。剛裝上的新太陽陣列翼卻不能自動的完全張開,康納和凱文嘗試合力張開這片太陽陣列翼但是失敗。組員除了維修太陽陣列翼外,也在船艙外加裝臨時的遮陽罩(Sunshade)這個暫時的「陽傘」來取代微隕石防護盾,以阻擋炙熱的太陽光,安裝遮陽罩後太空站艙內氣溫隨即降低至攝氏23度。
升空兩週後的6月7日,康納和凱文進行第二次艙外活動,經過一番維修後終於成功張開這片「頑固」的太陽陣列翼,使太空實驗室獲得足夠的電力供應,這個艙外維修作業花了4小時10分鐘。對這三名太空人而言,它是一個環繞軌道飛行的「家」、工作室和實驗室。在6月19日進行的1小時37分鐘的艙外活動,調整遮陽幕並在工作艙旁加裝一片太陽能電池板,四次的艙外活動總計6小時30分鐘。在這約一個月的期間,他們不斷進行實驗室維修工作、醫學實驗、搜集太陽及地球的遙測數據,並帶回29,000張底片。太空實驗室二號(Skylab 2)任務在6月22日結束,繞行地球飛行404次,任務時間28天又50分鐘,比以往的飛行紀錄多達兩倍,打破了美國載人太空飛行時間紀錄。
這次任務也是康納最後一次的太空飛行,是康納唯一一次的長時間任務。康納曾參與雙子星五號(Gemini-V)飛行,並在阿波羅十二號(Apollo-12)登月任務中擔任指揮官,也是第三位踏上月面的美國太空人。1930年6月2日出生於美國賓州費城(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1953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後來進入美國海軍(USN)並成為試飛員,1962年被NASA選為太空人,退休後的康納在1999年7月8日因機車車禍傷重不治,享年69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