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7集主題曲目:
莫札特創作的2首長笛協奏曲和1首雙簧管協奏曲,但實際上只能算兩部。因為〈D大調長笛協奏曲(K.314/248d)〉是由〈雙簧管協奏曲K.314〉改編而來。

雙簧管協奏曲(又稱第2號長笛協奏曲)具法式風格,快板樂章似歌劇,而獨奏樂器似女高音。此曲係莫札特發揮高超的創作技巧所作,曲風典雅、詼諧。第1樂章的2個主題對比明顯,第1主題感覺威武嚴肅,第2主題卻顯散漫。發展部雖不脫離主調與屬調,因主奏與協奏之間的適度互動,使樂曲不會單調。在曲終樂章具有美妙的舞蹈風格和鮮明樂句變化,呈現出活力與歌劇風格。

第8集主題曲目:
德國浪漫樂派音樂家約翰‧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於1874年正式下筆創作〈第1號交響曲(C小調,Op.68)〉,於1876年完成,創作歷程達21年。

樂曲的第1樂章序奏一股腦宣洩而出,定音鼓的擊打帶出激憤情緒,小提琴與中提琴的半音階上昇旋律則呈現緊張與不安。這段序奏是創作者後來加上的,也將部份基本動機明顯呈現而出。序奏後則是快版旋律,其低沈厚實的衝勁,時而被溫柔婉約的木管所制止。

第2樂章為行板,延續前一樂章呈現陰沈的色彩,但不流於感傷,高雅脫俗的氣質隨音符流洩。緊接著的第3樂章,則採自創新風格的三段體。

最終樂章由徐緩的C小調序奏進入,最終則奏出了勝利的凱歌。其中的C大調部份由法國號吹奏出一段氣宇軒昂的旋律,這段著名樂段是布拉姆斯根據阿爾卑斯山的號角旋律所寫成,於1868年時獻給德國女鋼琴家兼作曲家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當做生日禮物。接在該段之後的主題,則是由小提琴拉出民謠主題做為結束。

第9集主題曲目:
創作於1825年的〈A小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D.845〉,是奧地利音樂家法蘭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呈現給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支持者奧國貴族魯道夫公爵(Archduke Rudolf),是舒伯特盛年之作。全曲分成4個樂章,在舒伯特筆下,有著美麗的色彩變化與典型的舒伯特風格。

波蘭音樂家費德里克.蕭邦(Frederick Chopin)著有鋼琴獨奏用奏鳴曲3首,其中1首寫於18歲,是屬於作曲的練習曲,曲調為C小調,作品全名為〈第4號鋼琴練習曲Op.10-4〉,曲中並沒有顯出他的獨創性。

第10集主題曲目:
法國音樂家阿爾西-克勞德‧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創作的快樂島(L’Isle joyeuse),是他到羅浮宮參觀畫家安東尼.華鐸(Jean-Antoine Watteau)的名畫「乘船赴西德爾島」所引發的聯想,感覺其中有對快樂島的幻想、歷經千辛萬苦乘風破浪追尋夢中島的畫面。傳說中西德爾島是古希臘愛的女神維納斯所屬的島,因此情人都嚮往這個島。

〈彼得洛希卡組曲〉是俄羅斯音樂家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改編自改編自己創作的芭蕾舞劇,《彼得洛希卡(Petrouchka)》其實是就俄文「小彼得」的意思,是史特拉汶斯基芭蕾舞劇中1個小木偶的名字。

最終回主題曲目:
西班牙小提琴家帕布羅‧薩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為19世紀末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包括聖桑(Saint-Saens)、安東尼‧德佛札克(Antonin Dvorak)、馬克斯‧布魯赫(Max Bruch)等知名歐洲作曲家都曾為他譜曲。

他所創作的〈卡門幻想曲〉作品編號第25號,全名為《依歌劇卡門主題而作之演奏會用幻想曲》,當初是題獻給維也納音樂院院長、同時也是小提琴家的約瑟夫‧黑爾麥斯柏格(Joseph Hellmesberger)。

其旋律取自歌劇中第4幕阿拉岡舞曲(Aragonaise)、第1幕哈巴內拉舞曲(Habanera)、以及第2幕吉普賽之歌(Band of Gypsies)和響板之舞(Castanets),透過各種艱難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改編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