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築結構
1.正廳
位於正屋中央屬於家族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間,通常僅用來祭祀祖先,鮮少供奉其他神明神位。相當注重風水理念及格局採光,正廳便是取決位置座向的重要關鍵,也是相當講究的空間,為建築中最重要的精華。

2.間仔
臥房客家人稱為「間仔」,其正面全都直接開向外,以利於通風採光,但為求其空間隱密性,通常都會在門上掛上竹簾。

臥房有輩份之分,依傳統的左尊右卑排列,祖堂旁左側第1間為當家主事者居住之處,而祖堂旁右側第1間則是最年長者的住房,將來要繼位的長孫的住房在此宅的東方,位在前排橫屋的間廳旁左側第1間。若有伯伯、叔叔便分別以三開間為一房,按照輩份由左而右排列。

3.廊間
前廳橫向正屋與縱向橫屋交會的空間稱廊間,等於有多用途的作用,可做為起居室、會客室、餐廳。有許多門通往檐頭、橫屋廚房及後院,前後各開一扇大窗,增加內部空氣流通與採光,平時為居民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間。由於正廳作為祭祀之用,並不當作客廳使用,因此廊間的功能便成為客廳,由於接近廚房,也被用來當作飯廳用,是一個多功能及用途的空間。

廊間又因基地因素可分為三種形式:當橫正屋基地足夠時,就會建成橫向的「直廊」;當縱向橫屋空間足夠時便會建成「直廊」;當縱橫兩向均受限時,則在正屋與橫屋交會處立柱,兩邊設門不設窗建成「方屋」。

4.廚房
由於客家人的生活主要以耕種農墾為主,因此大家族的民生問題便成為大事,因此早期的廚房空間都相當大,以應付家中多人吃飯的問題,廚房一般位於廊間隔壁,且多以廊間當作餐廳使用。廚房內都設置有大型灶台,平日用來燒洗澡水以及過年、過節時蒸年糕與粿,緊鄰大灶台側有小灶台,通常設有2個孔,用來煮菜及燒湯,燃料則以柴火為主。

5.浴室
一般由於熱水提供上的便利,通常位於緊鄰廚房的屋外,但並非主要空間,因此位於外部的小角落,卻也容易解決排水問題。

6.雜物間
用來存放農具、雜物或是當作穀倉使用,通常位於橫屋的最外一間。

7.家畜間
通常同時和廁所共築,方便處理排泄物以及收集當作肥料用,坐落的位置為在角落不顯眼處,位置相當隨意的隨著基地與需求設置。

8.禾埕
即由正屋與橫屋圍出的廣場,作為處理農作物、休閒、婚喪喜慶、舉行儀式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9.天井
為前廳與正廳之間的開口,當陽光直射進來時,溫度上升會帶動旁邊建築的微氣候,讓整個空間的溫度達到調節而流通。一般在風水上的考量,鮮少種植植物及堆放雜物,以保持乾淨的狀態。

10.檐頭
即間仔與禾埕之間過渡的小走廊,作為室內外之間的緩衝區,可遮蔽烈日以及雨水,並減少陽光的照射角,避免陽光直射屋內。

11.閒廳
閒廳位於每組三間橫屋的居中位置,四合院中的閒廳位置則位於前廳部分,基本上被當作客廳之用,也被用來當作餐廳或起居室用。當家族分家後,次房便將生活起居空間轉至閒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