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客家建築細部特色
1.屋頂轉溝
除象徵性的抬高造成層次之外,在正身與橫屋交接處的「轉溝」設計,即廊間正上方有一斜向接合處,讓屋頂順利排掉大量雨水。

2.化胎
又稱「花台」,胎為龍脈引進建築的位置,以凸起模樣的土堆讓它孕育的胎息,建築物才會有發展。從化胎進入建築內部的位置則稱為「土地龍神」,土地龍神又稱為土神。

3.門樓
通常在院落入口處加上形式簡單的門樓,為建築的出入口,即建築的門面。同時為內外區分的空間,客人皆由此進入。客家建築門樓屋脊造型以小燕尾及馬背為主,在門樓通常有石刻的宅院主人堂號。

4.石腳
在新竹縣竹北地區,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六家庄,該地區建築的石腳即採用當地的鴨卵石築成。石腳,是傳統泥磚屋的牆基,透過乾砌加上石灰填縫,創造傳統客家建築深度的美感。

5.敬字亭
客家人生性刻苦、勤儉,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對書寫後的字紙敬重有加。清代時在台灣的通郡大邑,或稍有開化的鄉里皆設有「敬字亭」(又稱惜字亭),以供鄉民焚化字紙之用。

6.門樓
清乾隆20年(西元1756年),美濃地區的居民為防敵人來犯,乃建此一高大門樓,這座門樓可說是高雄縣美濃鎮保持客家建築原貌,最具歷史的景物,在清道光年間庄民黃懹雲高中進士,在此題「大啟文明」為匾額之由來。

7.菸樓
美濃鎮溫暖潮濕的環境,提供菸草生長的有利條件。在菸葉採收期間,菸農將菸葉採收後,隨即送進菸樓中燻烤。菸農自菸樓底層送進大量熱氣,將吊掛於菸樓內的菸葉燻乾,而夾帶著菸香的熱氣便自屋頂氣窗散逸而出。

8.夥房
夥房是客家建築中的一大特色,為同一祖先下的親族住在一起,有雙堂屋、圍屋和圍籠屋形式,圍屋是屏東縣六堆地區客家建築中最具特色的形式,內埔曾屋是六堆客家規模最大,最具原鄉味的圍籠屋。

附錄:六堆的由來
清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叛亂時,高屏地區客家居民編制6支義勇軍,統稱為「六營」,亂事平定後,六營鄉勇解散,並將各營所在地稱為「六隊」,後以諧音稱為「六堆」,堆也有聚落之意,康熙皇帝為感謝客家義勇幫助平亂,特赦建「忠義亭」於西勢(現在的六堆忠義祠),奉祀先烈英靈為六堆的精神堡壘,因此,六堆精神即為「忠義」精神。
六堆在清代隸屬鳳山縣,日治時期屬阿猴廳或高雄州,1945年後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則隸屬屏東縣,故六堆鄉土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的結合體。六堆分佈如下:
右堆:高樹、美濃、六龜、杉林、甲仙(部分)、里港武洛、旗山手巾寮。
前堆:長治、麟洛、九如圳寮、屏東市田寮、鹽埔七分仔。
中堆:竹田。
後堆:內埔。
先鋒堆:萬巒。
左堆:新埤、佳冬。

參考資料:《台灣客家文化》陳板、《六堆客家傳統建築之初探》鍾明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