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為日本軍提供性服務的民間婦女,主要來自日本本土、日占台灣、日占朝鮮、中國日本占領區、中南半島、日占菲律賓[6]、印尼、東帝汶[7]、巴布亞紐幾內亞[8],也有在歐洲殖民地的白人女性如荷蘭、澳大利亞[,當時日本盟友(軸心國)的國民,如德國、匈牙利也未倖免。許多慰安婦是未成年人。

 

其中日本籍的慰安婦主要分為兩種:日本國內召募的妓女或家境較為貧困的受誘騙者,當中有少數如《從軍慰安婦·慶子》一書中提及來自長崎的坂田慶子一般,因被愛人拋棄而憤而加入的例子。日本以女人也是為國做出了奉獻為由,誘導單純的少女為了「國家、理想」而奔向戰場,除了對日本國內地招募以外,也有從朝鮮半島、中國擄掠了很多當地女性充當慰安婦[12]

 

193111月,日本海軍將日本僑民在上海虹口經營的4家「風俗場所」指定為日本海軍特別慰安所,此後慰婦安婦制度蔓延到日本在東亞的整個戰場。

 

由於有些慰安婦業者(通常為日軍委託的民間業者,不一定為日本內地人或軍人)的招募方式相當於詐騙或者逼良為娼:一開始經常以一般工作的名義掩飾,如招聘護士、工廠女工、軍中女清潔隊員,直到該等女性簽約赴工,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軍妓。日本投降後,中國大陸、臺灣、朝鮮半島的慰安婦向繼任的新日本政府展開了漫長的司法訴訟,並要求道歉,糾紛甚起,紛紛成為各政府的政治角力場。日本數十家教材出版社和辭書對慰安婦的本質並無一致的定義,韓國部分學校教材稱慰安婦的性質為「性奴」,臺灣的歷史教材中此事也引致爭議。

 

由於日本政府遲遲不肯正面回應,也不願承認日本軍隊與政府對「慰安婦」制度的建立以及其造成無數女性受害的事實,於是韓國的金學順在1991814日這天,憤而將自己和姊姊年輕時成為日軍「慰安婦」、慘遭性侵的事情公諸於世,她也是首位揭露日本戰時對女性惡行的「慰安婦」。於是,每年的814日就成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我國的婦女救援基金會長期關注「慰安婦」議題,積極倡議聲援,每年於國際「慰安婦」紀念日皆舉行不同形式的抗議活動,展現臺灣「慰安婦」人權運動支持者追尋歷史正義的決心,希望日本政府負起歷史責任,道歉並且正視這段史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