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客家人多半是在唐朝、宋朝時由中原遷來的,所以使用的語言也接近唐、宋時所使用的語言。接下來的中國受到元朝、清朝等外族統治,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大量地影響了中國北方的漢語系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官話。現行的國語就是官話體系中的一種──「北方官話」。

官話中遺失了許多古漢語的特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入聲字消失及捲舌音的大量出現。入聲字消失讓許多古詩詞中激昂、快速的節奏感完全失去,也使平仄脫離實用的範圍而變成非查書不可的情況。

客家話產生在這樣的轉捩點上,可說是最接近現代漢語卻又保存有古代漢語特色的中國方言了。所以用客語唸唐詩、宋詞特別有韻味,而以之為基礎來學官話也較其他方言容易。

客語本身分有許多的腔調,台灣的客家人由於來源的不同使用的客語也不盡相同。在向台灣遷移的過程中,由於遷入地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及遷入路線的差異,從而導致客家人在台灣各地的分布及形成村落的時間不盡相同。

同時,客家人在台灣的分佈,也經歷了以台南為中心,繼續向南開發,然後再向已發展的先南後北的過程。

在北海岸、大台北都會和蘭陽平原地區,大部分客家人來自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府。汀州府各縣遷來台灣北海岸的移民,人數最多者首推永定,有江、胡、蘇、李、徐、游、鍾等姓,其中以江姓為數最多。

清代的「北路粵莊」到今日仍是客家的大版圖, 從中壢到三義,是現今台灣最大的客家區域。北台灣四處義民廟的所在地:苗栗、頭份、新埔、平鎮,剛好就是客屬人口重心。而輪值新埔義民廟中元祭典的「十五大庄」,範圍為新竹縣全境與南桃園濱海地帶,恰為海陸客話最通行的地方。平鎮義民廟的轄區「十三大庄」,幾乎是桃園縣境內的四縣客語區域。

台中的豐原、東勢地區是全台大埔客家移民最密集、分布最廣的區域。張氏、豐原的朱、嚴、尤、連,神岡的劉,潭子的羅,大雅的蔡、朱,霧峰的曾、何、巫,東勢的劉、曾、何、巫、廖、田、吳,石岡的劉、郭、鄭,新社的劉姓等家族都來自大埔。

南台灣客家客家在台灣故事的起點,星羅棋布於高屏兩縣近山平原上的大小聚落群,她們有個共同的名稱「六堆」。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庄。

四縣腔:
桃園縣:中壢、龍潭、平鎮、楊梅。
新竹縣:關西(部份)。
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份、大湖、銅鑼、三義、西湖、南庄、頭屋、卓蘭(大部份)。
屏東縣:竹田、萬巒、內埔、長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樹。
高雄縣:美濃、杉林、六龜。
台東縣:池上、關山、鹿野、成功、太麻、碑南。

海陸腔:
桃園縣:觀音、新屋、楊梅。
新竹縣: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部份)、北埔、寶山、娥眉、竹東。
花蓮縣:吉安、壽豐、光復、玉里、瑞穗、鳳林、復金。

大埔腔:
苗栗縣:卓蘭(中街、內灣、水尾)。
台中縣:東勢、石岡、新社、和平。

紹安腔:
雲林縣:崙背、二崙、西螺。

饒平腔:
苗栗縣:卓蘭(老庄)。
其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客家話在歷史上大約從晉、唐時分出來,比閩語(漢)來得晚。其特點為四呼不齊、陽聲韻尾-m,-n,-ng保存完整、入聲韻塞尾音-p,-k,-t保存完整以及部分輕唇字仍唸重唇。

由於客家話的次方言中調值各有不同,聲母、韻母上也略有差異,因此不論是說話或唱歌都有不同的韻味。其中以四縣腔和海陸腔最有趣,因為二者恰好形成一高一低的對比,若是同時講話就好像是天然的和音一樣。

入聲字是客家話中非常重要的特徵,但在日常使用的國語中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入聲字其實就是聽起來特別短促的字,感覺有點像國語中的輕聲。不過可不是隨便把一個字唸的很短就是入聲字,它還是很有學問的。有的字唸了之後嘴巴一定要閉起來,例如「鴨」、「濕」。有的字唸了之後一定要把氣塞在喉嚨,如「屋」、「石」。有的字唸完後舌頭一定要放在上鄂,如「食」、「北」。將這些字弄清楚,才能真的了解入聲韻。

客語中有國語中所沒有的入聲字。入聲字唸起來特別的短促,共分下列3種:
-p:唸完後嘴閉起來,如鴨(ap2)、濕(siip2)。
-t:唸完後舌頭頂到上鄂,好像唸一個無聲的英文t一樣,如食(siit5)、北(pet2)。
-k:唸完後氣塞在喉嚨,也就是唸一個無聲的英文k一樣。如屋(vuk2)、石(sak5)。

有幾個地方可很明顯感受到入聲韻尾的影響。如說屋下(vuk ha),一般都說成vuk kha,就是因為前面的字為收-k的入聲字。其他例子還有白鶴(phak ho)變成phak kho等。而在鴨(ap)後面接a的音時,常會唸成ap pha,就是受前一個字收-p韻尾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