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即將部署兩型新式反裝甲/反艦艇飛彈。

早先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在2002年9月4日即向美國國會一次提出了4筆對台灣的海外軍售案(FMS),其中1筆即包括449枚AGM-114M3地獄火二型(Hellfire II)飛彈、火箭發動機、發射架等零組件,及美方提供工程/後勤支援服務、品質保證小組等售後服務項目(詳本刊第218期第104頁)。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於2005年1月4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依美國陸軍為台灣軍售案而與該公司簽訂的採購合約,台灣將獲得400餘枚該公司生產的地獄火飛彈(即2002年9月軍售的那批449枚AGM-114M3),總價在5000萬美元左右。該公司已開始生產這批飛彈,預計於半年內完成。

2002年10月11日,美國國防部DSCA又宣佈對台灣出售290枚拖式2B(TOW-2B)型反裝甲飛彈,這批軍售包含零件、技術支援、人員訓練、相關設備及服務在內,總價1800萬美元。以下分別簡介該二型飛彈:


AGM-114M3地獄火二型飛彈
台灣採購的這一批AGM-114M3型飛彈彈長1.63m,直徑17.7cm,彈重48kg,射程8km,超音速巡航,採半主動雷射導引方式,彈頭內裝置12.5kg重的延遲引信高爆破片彈頭。

早先在2003年的漢光19號演習時,國軍陸航部隊的AH-1W攻擊直升機即曾演練以AGM-114F型地獄火飛彈對機械登陸艇(LCM)進行攻擊,結果連排水量最小的LCM被飛彈擊中後,都要半小時才會沉沒。對此一狀況本刊編輯曾對陸軍長官提出質疑,認為以小彈頭、反裝甲攻擊為主的地獄火飛彈(內裝9kg重的錐孔裝藥彈頭)來攻擊敵軍登陸艦艇,效果不彰;陸軍長官回答表示,陸航部隊已購進具反艦功能的飛彈,但在當時並不願透露飛彈型號。而這次AGM-114M3的軍售案,也等於間接證實了該位陸軍長官的說法。

使用錐孔裝藥彈頭的AGM-114C型飛彈一命中目標時,其主要爆炸威力會集中於往前方製造高溫高速噴流,以穿透敵方戰車防護裝甲;但此種飛彈若用來攻擊艦艇,則可能只會傷害船殼、並在艦內鑽出幾個不大的洞,傷害有限,艦艇乘員也比較容易進行損害管制,讓艦艇不至於沉沒。但若以AGM-114M3型飛彈攻擊艦艇時,飛彈將先穿透船殼,然後其重量較大的高爆彈頭才會在艦艇內部(密閉)空間引爆,如此對艦艇所造成的殺傷效果將遠大於早先的穿甲彈頭,也才較符合陸航部隊對反登陸作戰的殺傷需求。



BGM-71F拖式2B反裝甲飛彈
我國陸軍曾在1997年購得1786枚由雷神公司(Raytheon)所生產的BGM-71E拖式2A型(TOW-2A)飛彈,含114具發射器,並將其裝設在美造M113系列、國造CM25、V-150S輪型裝甲車和M998悍馬車上。

而本次獲得的拖式2B型飛彈,美軍制式編號BGM-71F;其雖由早期的拖式飛彈衍生而來,彈徑亦同為15cm,但對目標的攻擊概念則頗有不同。以拖式2A飛彈為例,其大體上是採直接飛向目標展開攻擊的方式,其彈體前方裝有內含小型錐孔裝藥彈頭、用以先行引爆戰車外部加掛之反應裝甲的可伸縮式探針,待反應裝甲被排除後,探針後方的主錐孔裝藥彈頭再對戰車裝甲進行爆炸噴流穿透。

拖式2B飛彈則不進行直接攻擊,其於彈體前端裝設有感測器,當飛彈飛越目標上方時,再引爆2個朝向下方裝置的錐孔裝藥彈頭,以高溫高速噴流燒穿戰車砲塔頂部或車體上部較薄弱的裝甲,達到擊毀目的,因此其彈體前方並沒有裝置探針,總長度由拖式2A飛彈的1.53m減為1.17m,射程3750m,彈翼翼展仍是1.45m,重量則同為22.7kg。

據媒體指出,這批新式拖式2B型反裝甲飛彈將優先部署於花東防衛司令部所屬的2個反裝甲連(分置於花蓮與台東;由硬頂型悍馬車負責裝載),顯見軍方對東部地區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視。拖式2B型飛彈未來在東部地區的戰備任務,將不侷限於傳統反登陸作戰中針對已登陸的敵軍裝甲車,而是直接瞄準近岸進逼中的兩棲載具,而拖式飛彈對海攻擊的相關性能,已在國軍多次演習中獲得驗證,顯然國軍已克服導線泡水引起的短路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