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榖雨」,約在西曆4月20日或4月21日。每逢這時節,整個東亞黃河流域以及台灣地區的雨量都非常豐沛,加上農民剛好又忙完春耕,稻田裡的秧苗也正需要豐富的雨水來滋養,於是古人將這時節命名為「榖雨」。

由於這時節的雨水多,在雨水的滋潤下,各種農作物順利生長,池塘中的浮萍開始滋長,池中的魚蝦也特別多。到了這時節,桑樹開始大量冒出青翠的綠葉,所以此時也是養蠶人家忙碌的時節,還記得小時候養蠶的經過嗎?

油桐樹遍植全台灣島,每年初夏,到處都可欣賞到油桐花開。油桐樹(Aluerites fordii Hemsi.)原產於東亞長江流域,由日本人引進台灣,主要用來榨桐油,全島各地普遍均有種植,並已有歸化現象。西曆4月也是油桐花盛開的時節,可發現在山坡上、林野間開滿白色的油桐花。在台北縣的土城市,每年暮春時節還會舉辦桐花節系列活動。

農諺:「清明田,榖雨豆」其意是指在清明時節,農民的插秧工作已結束,到了榖雨時節就可開始種植豆類作物。此時台灣南部第一期水稻已開始抽穗開花,中、北部是分芽茂盛期,所以這時節是農事較清閒的時期。

在這時節,花蓮東方及小琉球的海域有豐富的鰹魚(Indo-Pacific Bonito)漁獲,以花鰹(Oceanic Bonito)和巴鰹(Eastern littletuna)為主,鰹魚屬硬骨魚綱,背青腹白,體呈紡綞形,體側有濃青色的縱線數條,鱗細小,常群游於深海的上層。另外,漁民在屏東東港外海可捕獲烏賊(Sepiolidae)、白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等漁獲。

梅子屬於寒帶植物,台灣每年在2月梅樹的梅花盛開,3至4月結果。而榖雨時節正是梅子的採收期,梅子可製成各類加工品,如梅酒、梅茶、蜜餞等。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的生日,此時台灣民間最重要的民俗活動就是「3月迎媽祖」。在台灣有許多媽祖信徒,每年此時,全台各地都有媽祖遶境、迎神、進香等活動,其中尤以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回娘家」活動最盛大;許多虔誠信徒跟隨媽祖鑾駕,從台中縣大甲鎮瀾宮起駕到嘉義縣新港鄉奉天宮進香並步行來回,國內電視台也全程報導,讓民眾一睹著名的民俗活動盛況。此外,全台各地的媽祖廟,如北港朝天宮等,也都舉辦熱鬧的慶典及遶境活動,希望能為全民消災、祈福。

諺語:「榖雨前三日無茶挽,榖雨後三日挽不及」其意是指春茶最好在榖雨時節採收,且時間要拿捏得當,否則太晚採收茶的品質就會不好。

諺語:「榖雨相逢初一頭,只憂人民疾病愁」其意是指老一輩的人認為,若榖雨時節剛好是在農曆月初的話,人們在那一年將會遭逢較多的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