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電磁脈波炸彈
美國自1970年代開始研製電磁脈波武器,而前蘇聯自1974年以來也在積極進行電磁脈波武器的試驗。由於電磁脈波武器不像核武器以殺傷人員及設施為目的,而是專以敵方電子系統及電力系統為破壞對象,以癱瘓其指揮控制為目的。因此在現代化資訊戰時代中,具有比核子武器更大的作戰威力,故產生了電磁脈波炸彈(Electromagnetic Bombs, E-bombs)的概念。

發展電磁脈波炸彈的成熟關鍵技術,為產生爆炸的流量壓縮產生器(Flux Compression Generator, FCG)、磁石發電機-流體動力產生器(Magneto-Hydrodynamic Driven, MHD)及高能微波源虛陰極裝置(Vircator Device)。

電磁脈波炸彈是藉由對無害人體與建築的電磁脈波(Electron-Magnetic Pulse, EMP),製造瞬間巨大電流,燒毀電腦硬體,破壞通訊與電腦網路,因現代電腦元件趨於微小化,干擾破壞所需的電磁能量也就愈少。電磁脈波炸彈是利用大功率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殺傷破壞目標或使目標喪失作戰效能的武器。由戰機或飛彈在空中發射並引爆後,其強大的脈波功率,將敵人防備電子元件,整個電子設備燒毀。這種武器的破壞目標,通常不指某一電子設備,而是針對某一地區內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

七、集束炸彈
集束炸彈(Cluster Bombs)是一種透過擴大殺傷面積來提高殺傷力的航空炸彈,實際上是一種子母型炸彈。戰機投擲集束炸彈原則為低空高速及水平飛行。低空高速:為保命;低空水平:為有最佳彈著分佈,此外還可增加彈著面積。

當爆炸威力達1,000磅的集束炸彈降落至預定的高度或到達設定的時間時,母彈筒爆炸後釋放出約兩百枚小炸彈,當小炸彈在撞擊地面目標時引爆,在大面積內對人員造成極大殺傷力。若引信為觸炸式(Contact),一但誤觸,威力相當於地雷引爆,會傷及地面人員。子母炸彈係針對殺傷集結之部隊,再加上炸彈爆炸將有10%的破片會形成子彈,使得戰場地面處於有如地雷之威脅。集束炸彈也可稱為「碉堡殺手」炸彈,可鎖定地穴、坑道及其他「硬目標」進行攻擊。多頭彈的集束炸彈也動用來對付如部隊及運輸車輛等「軟目標」。

但集束炸彈也有其缺點,如在作戰前的搬運、儲藏和投放時若操作不當,及子炸彈投放到較鬆軟的地面時就無法正常引爆。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美軍投擲了10,035枚CBU-87集束炸彈,其中就有數萬枚子炸彈沒有引爆,於戰爭結束後的數個月中,伊拉克及科威特時常發生數起戰時爆炸性殘留物(ERW)爆炸造成的人員傷亡。大量的集束炸彈插入地下,有些深達50公分,不易清除。北約(NATO)在科索沃(Kosovo)衝突中,美軍戰機共投擲1,392枚CBU-87集束炸彈,約有8%至12%的母炸彈沒有引爆,而且地面上還留有34,744枚未爆的BLU-97子炸彈。

以典型的美製CBU-87集束炸彈為例,對其使用方式及摧毀力做個說明。CBU-87集束炸彈又稱為合併效應彈藥(Combined Effects Munitions, CEM)的彈長2.33公尺、重430公斤(500磅),內含202枚BLU-97型子炸彈,又稱為合併效應炸彈(Combined Effects Bomb, CEB)。緊緻的BLU-97/B子炸彈彈長17公分,重15公斤,287公克的白色鉛炸藥爆炸時,每枚子炸彈裂解成約300片鋼片,不僅有擊穿125公厘裝甲的破壞力,散佈面積約,相當於一座美式足球場,並對人員產生巨大的殺傷力。戰機在投擲CBU-87集束炸彈後,母彈的尾片展開並開始旋轉,到達設定的時間及高度,整枚母彈的外殼打開,子炸彈依控制降落到目標區中,每枚子炸彈的鋼製彈體裂解成破片,炸上地面目標;或可依輸入程式在空中引爆。CBU-87的摧毀能力在15公尺內,輕型裝甲車會告癱瘓。75公尺內停在地上的戰機會被炸燬,燃料會引爆。150公尺內兵員會受傷,非永久性軍事結構會遭嚴重破壞。

美製的集束炸彈型式除上述CBU-87外,尚有CBU-20石眼式(Rock-Eye)(500磅)、CBU-89(1,000磅)、CBU-97(1,000磅)、CBU-98(1,000磅)等多種型式。

八、雷射導引炸彈
雷射導引炸彈(Laser Guided Bombs, LGB)是具有攻擊點目標能力的密接炸射武器,彈體上裝置有導引元件,以偵測戰機所掛載的目標標定夾艙,對目標發射雷射光束做標定。其射程可達5至8英哩,導引系統為被動雷射尋標器。摧毀力為高爆殺傷彈頭或穿甲。雷射導引炸彈可由F-111、F-15E、F-117A、F/A-18與A-6E戰機投射,主要是對付強固的機場設施。

目前美軍採用的雷射導引炸彈,依彈體重量可分為500磅、1,000磅、2,000磅及4,000磅四種,鋪路二式(Pave Way II)有500磅的GBU-12及2,000磅的GBU-10;鋪路三式(Pave Way III)有2,000磅的GBU-24及GBU-27兩型。另外尚有非鋪路系列的2,000磅級GBU-15,及4,000磅級GBU-28。

雷射導引炸彈又稱精靈炸彈(Smart Bomb),它是由一個普通的MK-82、84等500或2,000磅等級的傳統常規炸彈為主體,再於前端加上被動雷射尋標器及控制彈身飛行的翼面組成的套件,所謂的“飛行”是指可修正雷射導引炸彈的彈道(飛行弧度),如此一來就可大幅提高命中率。

此外雷射導引炸彈的套件可裝置於BLU-109高滲透度(Deep-Penetration)炸彈上,這種特製的2,000磅炸彈有一個非常厚的彈殼及延時引信,以便穿透地下或加固的鋼筋混泥土掩體,對於躲藏在洞穴或地下碉堡裡的敵方部隊來說會是一項沈重的打擊,因為既使躲過了高爆炸彈的引爆的破片,也會因爆炸引發的震波而被活埋。

九、油氣彈
航空油氣彈(Fuel Air Explosive, FAE)亦稱為雲爆彈或燃料空氣炸彈,係利用高揮發性燃料浮質與空氣混合,在目標區引燃產生爆炸,同時大量消耗空氣中之氧氣,造成爆炸區短暫缺氧狀態,而達到殺傷及破壞目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盟軍曾研發以迫擊砲彈內裝乙炔(Oxide),使其與空氣混合後點火產生爆炸,以增強殺傷威力,但效果不佳而作罷。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開始進行有系統的研究,將裝有丙烷(Propane)、乙炔的燃料筒,由轟炸機自空中投下,待燃料筒破裂燃料散出後再以曳光彈射擊油氣雲,希望能將之引爆,結果良且實驗方式粗糙,故研發進展非常緩慢。直到1961年美國海軍武器測試站(Naval Ordnance Test Station)在加州中國湖(China Lake)測試場,進行油氣彈的可行性研究後,於1962年開始進行FWS-1雛型油氣彈的設計、測試及評估,至1967年可實用CBU-55投入於越戰。

油氣彈主要使用大多為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環氧丙烷(Propylene Oxide)等高揮發性之易燃燃料。戰機投擲油氣彈以自由落體方式降落,彈體通常為子母彈型式,即在大型彈體內裝有數個充滿環氧乙烷等液態起爆劑與延時信管的子炸彈,當各個散開至目標上空時,第一次炸開彈殼進行燃料的散布以形成油氣雲霧,第二次則引燃爆炸,這就是使用減速傘裝置來減低投擲速度的油氣彈(FAE-I & FAE-II)。美國於1987年起展開研發僅需一次引爆的油氣彈(FAE-III)。油氣彈運用方式甚廣,如攻擊面目標、清掃阻絕及排雷、擊毀機艦、摧毀「軟目標」、消除生化戰劑等,以下為數款美製的代表性油氣彈,及戰場運用情形。

1967年美海軍武器中心(Naval Weapons Center)基於越戰需要,乃針對直升機降落點可能遭敵佈雷而無法降落的狀況,研發出BLU-73型油氣彈,以F-4戰機高速投擲,但效果不如預期。同年10月發展出低速飛機可投射的500磅級CBU-55集束炸彈型式母彈,內裝3枚BLU-73型子油氣彈(FAE-I)。可供高速飛機投擲的改良型CBU-55/B母彈及BLU-72子油氣彈,並於1971年發展完成投入戰場。

另外曾使用於越戰,並再度於2002年阿富汗反恐作戰上陣的BLU-82型空投油氣彈(CD-1),該型炸彈重15,000磅,彈體裝填硝酸氨(Ammonium Nitrate)、鋁粉、聚苯乙烯泡沫混合溶液,由C-130力士式(Hercules)運輸機搭載,採兩段式引爆,當BLU-82由飛機後艙門投出後,炸彈隨降落傘下降,在距離地面一定高度引爆,可產生每平方英吋1,000磅的超高壓爆震,用以清除雷區及殺傷集結部隊、戰機、裝備,並進行生化污染區消除。

十、石墨炸彈
石墨炸彈(Graphite Bomb)專用以摧毀電力輸送網,又稱為全面停電炸彈(Black out Bomb)。該款炸彈美軍編號為CBU-94,主要由SUU-66/B次彈藥撒布器(TMD, Tactical Munition Dispenser)與BLU-114/B石墨絲次彈藥組成。SUU-66/B是美國空軍各型集束彈(Cluster Bomb)的通用次彈藥撒布器,如CBU-97集束炸彈也是使用此型次彈藥撒布器。

外形與一般集束炸彈相同的CBU-94石墨炸彈,其SUU-66/B次彈藥撒布器之彈體中段是由三片弧形彈殼長板組成的圓柱形容器,內部裝填有200枚BLU-114/B次彈藥;彈體前端裝置引信,用以炸開彈殼長板,讓次彈藥撒佈出來;彈體後段為折疊式尾翼組。投擲後的CBU-94炸彈其尾翼組會自動打開,由於尾翼片具有一定的偏斜角,氣流使下降的炸彈逆時鐘旋轉,當降落到一定的高度,引信引發而炸開彈殼,次彈藥於是在離心力狀態下拋撒出去。

BLU-114/B次彈藥長20公分,直徑6公分,由彈體、引信、降落傘、石墨細絲等組成。次彈藥被拋撒出來後,自動放出降落傘並穩定緩緩下降,到達預定時間時,次彈藥引信引爆釋放出石墨細絲。200枚散布於空中的BLU-114/B次彈藥所撒佈的石墨細絲,形成一大片石墨絲雲隨風飄動下降,其中部分若降落於電力輸送線、變壓器等高壓電力設備上,就會產成電流短路,進而造成供電中斷。

石墨炸彈摧毀電力系統的原理是由於石墨係優良導電體,當電流流經石墨細絲時,該點的電流加大,於是開始放電形成一個電弧,導致電力設備局部熔化。若電流進一步增強,則會燒斷輸電線,甚至由於過熱或電流過強而引起大火。有時電弧產生的電能極高,可能引起爆炸,爆炸產生的金屬碎片又引發更大的災難。石墨炸彈撒佈的雖只是石墨細絲,但其破壞力卻極強,間接破壞效應範圍更廣。在投擲CBU-94石墨炸彈使敵方電力供應中斷後,將進而使敵方的軍事通信系統、指揮管制系統、軍民用電腦系統、民間電視廣播系統、銀行運作系統、交通管制系統等都會癱瘓,使得軍事調度運作及民用維生系統在短期內失去功能。

石墨炸彈的首次參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時,美軍戰機在5月2日與5月7日兩日夜間先後對南斯拉夫聯盟首都貝爾格勒德投擲CBU-94石墨炸彈,造成南斯拉夫聯盟全境70%電力供應癱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u08222000 的頭像
    liu08222000

    遨翔寰宇 神采飛揚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