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母語
目前,平埔族大多數母語多已凋零,凱達格蘭族群僅存有稀落的字彙,而保存尚稱完整的,只有噶瑪蘭族了。根據伊能嘉矩在宜蘭方面的實地調查(1896),在日治初期,噶瑪蘭人尚保留部分舊俗,而且仍使用平埔語,他們稱父親為Tama.母親為Tena.頭Uho.頭髮Vuho.眼睛Mata.鼻子Unom.手Rima.耳朵Kayal.我Aiko.你Aiso.等等。譬如定居於花蓮豐濱鄉新社村,和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的噶瑪蘭人,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人會使用母語交談。噶瑪蘭語無論其音韻、結構及辭彙的使用方法上,都有獨特的特徵。首先在發音上,會出現像法文一樣的連音現象,如:「pukun-an-kutiasunis」(我打了小孩)連在一起發音之後就變成:「pukunankutiasunis」。有時候同樣兩個音連在一起時,就會刪去其中一個,如:「sunis-su」(你的小孩),因為兩個s連在一起,發音就變成「sunisu」。

其次,如果主詞沒有出現,這個主詞就會被自動詮釋成第三人稱。譬如「yauuzisanmuzis」,其中的「yau」是「在」的意思,而「uzisan」是「浴室」的意思,muzis是「洗澡」的意思,在這個例句裡並沒有說明是誰在洗澡,但是按照剛剛所提之原則,這句話的意義就成「他在浴室洗澡」。

文化傳承
偕萬來先生自民國八十一年開始蒐集噶瑪蘭語彙單字,並教導噶瑪蘭小朋友認識母語,同時參與由學者所組成的噶瑪蘭母語研究小組,編寫母語教材。尤其在成立噶瑪蘭文史工作室,從此以後與噶瑪蘭母語推廣工作結下不解之緣,可說是噶瑪蘭母語程序的領航員。

偕萬來在回憶自己與母語接觸的過程時說,因為他的父親說他們是純粹的噶瑪蘭人之後,他認為必須為自己的族群服務,為自己的族群留下可資證明自己是噶瑪蘭人的一份榮耀,經過一番長思後,他覺得要把自己的母語留下來,所以開始學母語。當時年僅27歲的偕萬來,以羅馬拼音來認識自己的母語,而且一邊學習母語,一邊將自己的母語利用羅馬拼音文字化,經過兩三年的學習,一般的對話已能對答如流,可見母語保存的重要性。

偕萬來體認到母語對於族群文化的重要,認為唯有推廣小朋友的母語教學,才能傳承噶瑪蘭母語,因此投身母語教學的工作,為噶瑪蘭語的傳承盡一分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0822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